近日,特朗普宣布取消中國加征關稅,我覺得只是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戰爭暫時處于緩解的狀態,不再進一步升級中美兩國在貿易中的緊張程度。但是并不代表兩國之間的外交關系重回到非常友好密切的狀態。美國取消加征關稅,只是一種國際貿易的緩和,也不想進一步擴大對中國加征關稅對于美國本土的經濟造成更加大的影響。因此美國會有這種舉措,原因我覺得有這幾個:
美國本土的商業市場對于中國制造的依賴性強,加征關稅影響美國本土企業的良好發展,間接影響美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生活成本進一步上漲。中國與美國建交之后就有了貿易往來,但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成為世界的工廠,中國從原來主要進口美國商品進一步逐漸轉變為出口中國制造的商品,美國本土很多市面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來自于中國工廠。此時美國加征對中國的關稅,進口的中國商品成本水漲船高,無疑是影響美國本土的進口公司,間接讓美國市民的生活成本上升,對于經濟的發展會存在緩慢的因素。
美國取消加征關稅是不愿意放棄中國巨大有潛力的一大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體。在中美兩國的貿易戰中,對于美國加征關稅,我國也是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得部分進口的美國商品的稅收上漲,進一步抑制了中國進口美國的商品需求。美國農場主很多的水果糧食都是大部分出口到中國市場,加征關稅就意味著出口貿易的利潤進一步壓縮,甚至是沒有利潤要虧損的狀態。這就引起很多農場主的不滿,使得美國政府取消加征關稅。
加征關稅對于中國人的生活影響并不大,但是對于大多數受到影響的產業來說,加征關稅某種程度上就是形成了對于產業的保護,這對于抓緊難得的市場機遇期,從而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16日在《環球時報》上表示,美國對中國鋼鋁產品加稅,對最終消費者影響不大。但如果對制成品和日用消費品加稅,很快就會在終端價格上反映出來。有時候進口環節漲一分,還會出現終端價格漲三分的現象。通俗點來說,就是很多進口的東西要漲價了,這對于經常海淘的老百姓來說,影響會比較大。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關稅的好處參差不齊。提高某種產品的關稅,將意味著這種產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最終增加了消費者的成本。如果提高關稅帶來的收益大于由此增加的成本,那么該國從關稅中受益。
如果不是,那么它就會損失。對于一個沒有市場影響的小國來說,提高某種產品的關稅得不償失,因為它無法影響某種產品的全球價格。
擴展資料:
過高的進口關稅,會對進口貨物形成壁壘,阻礙國際貿易的發展。進口關稅會影響出口國的利益,因此,它成為國際間經濟斗爭與合作的一種手段,很多國際間的貿易互惠協定都以相互減讓進口關稅或給以優惠關稅為主要內容。
美對華加征關稅的一個目的,就是改善所謂貨物貿易逆差狀況。但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以人民幣計,我國對美貿易總值下降11.2%,對美貿易順差則擴大10.5%。
美國商務部今年3月發布的數據則顯示,2018年全年,美國對全球各國貨物和服務貿易逆差總額為6210億美元,較2017年擴大688億美元,創下自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美國一意孤行推動貿易保護主義舉措,并沒有起到縮小美國貿易逆差的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進口關稅
中美貿易摩擦將給中國老百姓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和沖擊。這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1、將可能造成工薪階層實際收入下降和失業風險。
若美國強征高額關稅,中國出口企業將出現兩種情形。一是出口企業為了保持價格競爭優勢,必須大幅降低生產、物流、銷售各環節成本,企業員工收入有下降風險,這里包括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員工。二是在貿易摩擦中,中國外向型企業有可能減產或倒閉,造成員工失業風險。
2、將可能帶來物價上漲風險。
美國上調關稅會造成中國出口企業的減產,除非家庭作坊和小企業,大量減產對大型規模化企業因機器滿負荷運轉所造成巨大能耗而難以為繼,面臨虧損或倒閉,這樣可能造成市場某些門類的商品緊缺,引起物價上漲。加之當外匯儲備減少,原油、糧食價格啟動,形成輸入型通脹,老百姓生活成本將會不同程度地增加。
3、將可能造成老百姓消費水平降低的風險。
中國出口減少將可能直接影響到中國進出口由順差轉為逆差,央行外匯儲備減少將會帶來人民幣銀根緊縮,市場流動性將進一步萎縮。中國的貨幣投放方式主要有兩種:央行外匯占款(美元換人民幣)、逆回購和MLF(國債換人民幣)。
若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將因基礎貨幣發行的減少造成的銀根收縮,令企業融資更加困難,同時老百姓房貸車貸都受到影響,整個社會的消費也會受到影響。
4、將可能帶來老百姓錢袋子縮水的風險。
貿易戰的發動對雙方經濟來說都是不利的,匯率的變化取決于該國的經濟狀況,也受市場對于未來的預期和貨幣政策的影響。如果貿易戰給中國出口帶來不利影響,由此產生的預期可能造成人民幣貶值,使老百姓的錢袋子在購買進口商品和服務時面臨直接縮水的風險。
5、將可能帶來老百姓家庭資產價值縮水的風險。
貿易摩擦擴大化不僅會破壞實體經濟,同樣也會影響金融市場。股票、金融資產價格下跌,利率倒掛,持有這類資產的人就有可能會面臨資產縮水。由于中國目前房地產所形成的泡沫,在貿易摩擦中一旦防控失誤可能引發房地產危機,幾十年來,最讓中國老百姓關心的,只有房價。房產占中國家庭資產比例高達70%以上(一線城市占比已達85%),幾乎誰都無法接受房價的快速下跌。
擴展資料:
應對中美貿易摩擦中方的措施
2018年7月16日,美國將中國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指稱中國政府針對美鋼鋁232措施實施的應對措施不符合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則。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指出,美鋼鋁232措施以“國家安全”為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這已成為世貿組織眾多成員的共識。美方措施是對多邊貿易規則的嚴重破壞,損害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貿組織成員的正當權益。
中方已按世貿規則向美方提出補償磋商請求,但美方拒絕予以回應。中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相關規定,不得不采取進一步行動,以平衡美鋼鋁232措施對中方造成的利益損失,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中方措施是維護國家利益和多邊貿易體制的必要舉措,是正當的,也是符合多邊貿易規則的。
在美方公布擬對中國2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之后,中方已經于2018年8月3日公布了針對自美進口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的反制措施,商品清單已經公布。
2018年8月22-24日中美雙方就經貿問題在華盛頓舉行的副部級磋商結束后,雙方工作層仍在繼續保持接觸和溝通,就彼此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致力于解決中美經貿問題。
2018年9月6日下午舉行的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美國對華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征稅征詢公眾意見結束,盡管超過9成參與者持反對意見,但有消息稱特朗普尋求在公眾意見征詢期結束后繼續推進對華關稅措施,商務部明確回應將反制。
2018年9月9日,中方向世貿組織提出了貿易報復授權申請。在提交的文件中,中方估計每年約有70.43億美元的商品受到了美國反傾銷措施的影響,中方要求實施等額報復,并表示將根據最新的數據每年更新。
2018年9月18日,美國政府宣布實施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關稅稅率為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征關稅稅率提高到25%。
2018年9月21日,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將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中國訴美反傾銷措施世貿爭端案。
2018年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關于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
2018年12月1日晚上10點30分許,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美元首會晤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王毅在會上說,中美雙方就經貿問題進行的討論十分積極,富有建設性,兩國元首達成共識,停止相互加征新的關稅。
2019年6月2日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關于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并舉行新聞發布會。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在可承受范圍內
參考資料來源:環球網-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企業影響如何?商務部回應
參考資料來源:環球網-貿易摩擦對中美老百姓影響有多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