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批捕后的流程
刑事案件批捕后的流程如下:
1、被批捕后接下來是刑事偵查,一般是二個月,案情復雜的可以最長延長到七個月,由公安負責;
2、刑事偵查完畢再交由檢察院審查起訴,一般為一個月;
3、最后是提起公訴與法院審理宣判了,為一個月;
4、在嫌疑人第一次被訊問后即可聘請律師幫助咨詢,包括取保候審,會見通信,以及對公安刑警的偵查工作違法行為的檢舉與投訴。在移交審查起訴后,可以聘請律師或其他人做辯護人了。在這個過程中,律師是一直可以會見嫌疑人的。家人則沒有規定,一般是宣判以后。
強制刑事措施如下:
1、拘傳。拘傳首先要經過公安機關負責人、檢察院檢察長或法院的院長批準,并填寫拘傳證后方可執行。執行人員不得少于2人,并要向被拘傳人出示拘傳證。一次拘傳的持續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2小時,不得以連續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2、取保候審。刑事訴訟中的取保候審是指司法機關責令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不逃避或妨害偵查、起訴、審判并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
3、監視居住。監視居住是司法機關責令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經批準不得離開住處,無固定住處的,未經批準不得離開指定的住處,依法對其行動加以監視和控制的一種強制措施;
4、拘留。刑事訴訟中的拘留是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對直接受理的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遇到法定的緊急情況下,對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采取暫時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5、逮捕。是刑事訴訟強制措施中最嚴厲的一種。根據法律 規定,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應即依法逮捕。
綜上所述,在當代,法律對生活的滲透無所不在,這使得法律的效率意義更加重要。在提倡兼顧平等與效率的同時,法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效率的實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七條
人民法院受理附帶民事訴訟后,應當在五日以內將附帶民事起訴狀副本送達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將口頭起訴的內容及時通知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并制作筆錄。
人民法院送達附帶民事起訴狀副本時,應當根據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確定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答辯準備時間。
批捕后的流程
批捕后的流程批捕后的流程:1、公安機關立即逮捕;2、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3、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4、發現對方有犯罪行為的應當立案偵查;5、凡需要提起公訴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法律分析】
被批捕后接下來是刑事偵查,一般是二個月,案情復雜的可以最長延長到七個月,由公安負責。刑事偵查完畢再交由檢察院審查起訴,一般為一個月。最后是提起公訴與法院審理宣判了,為一個月。在嫌疑人第一次被訊問后即可聘請律師幫助咨詢,包括取保候審,會見通信,以及對公安刑警的偵查工作違法行為的檢舉與投訴。在移交審查起訴后,可以聘請律師或其他人做辯護人了。在這個過程中,律師是一直可以會見嫌疑人的。家人則沒有規定,一般是宣判以后,被批捕之后流程件偵查、申請起訴及法院審理等環節。只要公安機關提交的證據,確實能夠證明他人實施了犯罪行為,此時特定的犯罪嫌疑人就會被批捕。此時并不要求提交的證據可以滿足量刑的要求,故此在逮捕之后,依舊需要對案件進行偵查,繼續收集犯罪證據。逮捕只是公安機關在偵查案件過程中采取的一種手段。如果法院沒有判決構成犯罪就不會定罪。如果逮捕后在偵查過程中,發現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條 人民檢察院對于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的案件進行審查后,應當根據情況分別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對于批準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不批準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說明理由,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同時通知公安機關。
檢察院審查批捕流程是什么?
檢察院審查批捕時,首先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對于 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一、檢察院審查批捕流程是什么?
依據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1、第八十九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2、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二、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關于檢察院批捕的規定:
1、第九十條 公安機關對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決定,認為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但是必須將被拘留的人立即釋放。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上級人民檢察院應當立即復核,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執行。
2、第九十一條 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
逮捕后,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
3、第九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于各自決定逮捕的人,公安機關對于經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的人,都必須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需要明確的是,逮捕程序雖然是由公安機關執行的,但批捕公安機關逮捕的命令是由檢察機關作出的。檢察機關根據公安機關提交的相關犯罪事實和犯罪證據可以作出是否批捕逮捕的命令,如果檢察機關認為犯罪事實不能認定或者犯罪證據不足的,可以退回公安機機關進行補充偵查。
刑事案件檢察院批捕了下面的流程
法律主觀:
首先,公安機關會視情況對其進行刑事拘留,三日提請 檢察院批捕 ,可以延長一至四日,檢察院一般會在七日內決定是否批準逮捕,如果是流竄作案、結伙作案或多次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批捕的時候可以延長至一個月,也就是說刑事拘留一般是十多天,最長是三十七天。逮捕后的偵查期限搜索一般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一個月。如果是交通不便地區、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流竄作案等可經省級檢察院批準再延長二個月。對于可能判十年以下刑罰的嫌疑人,經省級檢察院批準再延長二個月。也就是說,在公安階段的時間一般是二個半月到三個月左右,最長是八個月。然后,案件由公安機關的辦案人員寫出起訴意見書及案卷、證據移送到檢察院,即 審查起訴階段 。這個階段一般是一個月,重大復雜的可延長半個月。 檢察院審查 后認可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補充偵查應當在一個月內 補充偵查完畢 ,補充以兩次為限。補充偵查后,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 起訴的期限 。檢察院的公訴科審查完成后,寫出公訴書,向對應的法院提起公訴。一般是一個月至一個半月,最長會達到五個月。最后是到法院。審理是二審終審制,一審是在法院受理后一個月內開庭審判并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如果是邊遠地區案件、重大犯罪集團、流竄作案的可以再延長一個月。如果被告人、 附帶民事訴訟 的當事人 不服一審判決 可以上訴;如果檢察院認為一審判決確有錯誤的,也可向上一級法院提出抗訴,案件進入二審程序。二審的審判時限跟一審的審限是一樣的,也是一個月,不超過一個半月,如果是邊遠地區案件、重大犯罪集團、流竄作案的可以再延長一個月。如果沒有上訴、抗訴,一般是一個月至一個半月,最長是二個半月如果有二審,一般是二至三個月,最長五個月。如果有法院認為證據不足 退回檢察院 的情況,時間還會延長。綜上所述,一個刑事案件,如果不復雜,案情簡單,會在五至六個月審理結束,如果復雜,又多次退回,那審限最長會在二年左右。在實踐中,超期羈押的現象是很多很普遍的,如果碰到有超期羈押的種情況,應當及時聘請律師代為申訴, 申請取保候審 等,維護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利。在法院宣判后,用被判刑期減去已經在看守所內被羈期的時間,如果少于一年,那剩下的刑期要在看守所中服刑,在看守所中一般是不會減刑的。如果高于一年,就會在一段時間后按剩余刑期的長短被送到不同的監獄去服刑。在監獄內服刑,符合減刑、假釋、保外就醫條件的可以申請減刑、假釋、保外就醫。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條 人民檢察院對于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的案件進行審查后,應當根據情況分別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對于批準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不批準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說明理由,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同時通知公安機關。
相關推薦:
單獨提出民事賠償(刑事案件民事賠償可以單獨起訴嗎)
賠償請求人怎么做(賠償請求人可以怎么處理)
民事賠償責任優先(為什么民事賠償責任優先)
刑事訴訟裁定種類(新刑訴法書面裁定證據有哪些種類)
具有部分刑事責任(什么算部分刑事責任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