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外就醫病好了還需要服刑嗎
保外就醫病好了還需要服刑嗎保外就醫病好了一般來說要收監繼續服刑。
【法律分析】
人民法院對于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決定暫予監外執行時剩余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居住地公安機關遞交看守所收監執行;決定暫予監外執行時剩余刑期在三個月以上的,由居住地公安機關送交監獄收監執行。人民法院對于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決定暫予監外執行時剩余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居住地公安機關遞交看守所收監執行;決定暫予監外執行時剩余刑期在三個月以上的,由居住地公安機關送交監獄收監執行。保外就醫其實就是一個措施而已,它并不意味著自己申請成功之后,就不用在進行服刑,這是說服刑的地點出現了變化而已,目前來說的話,自己在這個階段還是屬于服刑。保外就醫無論是在偵察階段、檢察訴訟階段、審判階段以及被判刑后交付執行后都可以提出保外就醫的申請。 有少數幾類行為不得保外就醫,例如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特別嚴重的犯罪行為;以保外就醫后為借口逃避偵察、檢察訴訟、審判正常進行的,不能保外就醫;保外就醫后會繼續危害社會的等等不得保外就醫。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八條 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收監: (一)發現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有關暫予監外執行監督管理規定的; (三)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滿的。 對于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應當予以收監的,由人民法院作出決定,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 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通過賄賂等非法手段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在監外執行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脫逃的,脫逃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 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死亡的,執行機關應當及時通知監獄或者看守所。
取保候審重大疾病還會收監嗎
取保候審重大疾病還會收監嗎具體哪些疾病不能收監法律沒有明確規定,需要辦案機關結合實際情況判斷。
如果患有嚴重疾病又需要收監的話可以申請監外執行。必須符合暫予監外執行的條件,履行法定的程序,才能暫予監外執行。對于判處一年有期徒刑的罪犯來講,符合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系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三種條件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對于因病必須保外就醫的,需要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診斷并開具證明文件。判決生效以后,在交付執行前,由法院決定是否暫予監外執行。在交付執行后,由監獄提出書面意見,報省級監獄管理機關或者地市級公安機關批準。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五條,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對罪犯確有嚴重疾病,必須保外就醫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診斷并開具證明文件。在交付執行前,暫予監外執行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決定;在交付執行后,暫予監外執行由監獄或者看守所提出書面意見,報省級以上監獄管理機關或者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批準。
取保候審,是指偵查機關責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擔保人或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其不逃避或妨礙偵查,并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它通常對犯罪較輕,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對其行動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
有可能的,違背取保候審條件的,會再次收監。
1)未經執行機關批準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2)在傳訊的時候未能及時到案;
3)以各種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4)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在現實情況中也是確實存在的,之前有一個案子開設賭場罪,給當時的嫌疑人取保候審,因為案子不是一個嫌疑人,出來以后幾個人到一起串供,接著就又收監了,所以即使取保候審還是要各方面注意,不能掉以輕心。
保外就醫后還會收監嗎
保外就醫會被監督管理,必要時會被使用電子定位裝置。
根據《社區矯正法》規定:
1、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 暫予監外執行 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2、社區矯正機構應當了解掌握社區矯正對象的活動情況和行為表現。社區矯正機構可以通過通信聯絡、信息化核查、實地查訪等方式核實有關情況,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弊納合。
3、社區矯正對象 無正當理由 ,未經批準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或者拒不按照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被給予警告等情形的,經縣級司法行政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使用電子定位裝置,加強監督管理。
綜上所述必要時會被使用電子定位裝置。
【法律依據】:
《社區矯正法》第二條
對被判處管制、世卜褲宣告搜簡緩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社區矯正法》第二十六條社區矯正機構應當了解掌握社區矯正對象的活動情況和行為表現。社區矯正機構可以通過通信聯絡、信息化核查、實地查訪等方式核實有關情況,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相關推薦:
賠償協議后再索賠(撞人賠償后對方又來索賠)
陪酒死亡如何賠償(喝酒死亡 陪喝的人應該如何賠償)
孩子鼻子骨折賠償(14歲孩子打架鼻子骨折怎么賠)
賠償找不到被害人(高空墜物找不到責任人怎么解決)
醫院意外摔傷賠償(在醫院住院期間摔傷骨折如何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