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的范圍是什么
公益訴訟分為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最高法院發布的《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法律與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第二百八十五條
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污染海洋環境提起的公益訴訟,由污染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采取預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轄。
對同一侵權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范圍是什么
【法律分析】:公共利益是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范圍確定的重要基礎。我國現階段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范圍應當包括環境污染、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國有資產流失及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等案件。
公益訴訟的范圍是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公益訴訟的法律特征如下:
1、公益訴訟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僅指無利害關系的人;
2、原告起訴的出發點在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法律尊嚴及社會公平正義,而非個人一己私利;
3、公益訴訟涉及的案件范圍寬泛,可以是民事侵權行為,也可以是行政違法,刑事犯罪活動。
人民檢察院履行職責中發現污染環境、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適格主體或者適格主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而人民檢察院履行職責包括履行職務犯罪偵查、批準或者決定逮捕、審查起訴、控告檢察、訴訟監督等職責。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同級人民法院未生效的第一審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未生效的第一審判決、裁定的抗訴,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書,并且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上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抗訴不當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抗訴,并且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
對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二審案件或者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理的上訴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第二審法庭。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五條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公益訴訟的范圍是什么
公益訴訟包括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這是按照適用的訴訟法的性質或者被訴對象的不同劃分的;按照提起訴訟的主體公益訴訟可以劃分為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其他社會團體和個人提起的公益訴訟,前者稱為民事公訴或行政公訴,后者稱為一般公益訴訟。公益訴訟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僅是無利害關系的人,且如果原告為多人,可由裁判法官選擇適宜的人作為原告。原告起訴的出發點在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法律尊嚴及社會公平正義,而非個人一己私利。公益訴訟涉及的案件范圍寬泛,可以是民事侵權行為,也可以是行政違法、刑事犯罪活動。公益訴訟的地位體現在對國家機關執法能力不足的補充與協助,而非取代國家機關進行執法活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相關推薦:
關店不給員工賠償(公司關店不給員工賠償違法嗎)
刑事拘留逃跑(刑事拘留逃跑有什么后果)
刑事保證人的條件(刑事擔保人應具備哪些條件)
刑事賠償很低(刑事案子賠償為什么低)
婚禮視頻丟失賠償(婚禮視頻丟失要求十倍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