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三個條件
刑事立案三個條件:
1、有犯罪事實;
2、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3、屬于自己管轄。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規定,公安機關對現行犯拘留的時候,發現其是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應當立即向其所屬的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報告。公安機關在依法執行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或者逮捕中,發現被執行人是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應當暫緩執行,并報告決定或者批準機關。
如果在執行后發現被執行人是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應當立即解除,并報告決定或者批準機關。
刑事責任解決的方式:定罪判刑方式;定罪免刑方式;消滅處理方式;轉移處理方式。刑事責任的轉移處理方式只能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適用。定罪判刑方式是指人民法院作出判決確定刑罰的方式。定罪免處就是認定犯罪,免予刑事處罰。
刑事案件一般流程如下:
1、立案偵查
公安機關發現犯罪行為時應當立案偵查,接到報案時需要審查,經審查發現可能構成犯罪的,應當立案偵查
2、審查起訴
偵查階段結束之后案件進入審查起訴環節,公安機關經過偵查之后,將案件卷宗移送到檢察院,由檢察院對案件進行審查并決定是否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3、審判階段
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
檢察、批準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
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
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刑事立案的三個條件
刑事立案得三個條件如下:1、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實;
2、依據法律規定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3、屬于管轄范圍。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在經過審查后符合立案條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應當立案。
刑事訴訟法第71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是關于被取保候審人的義務及違反義務的法律后果的一條法律。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并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刑法的基本原則有三項
刑法的基本原則有三項,即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1、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3、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刑法都包括什么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意志,以國家的名義規定哪些行為屬于犯罪并應當給予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是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障人權,實現刑事案件公正順利的進行審判而做出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3、司法解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相關的司法解釋,細化實施規則,保證案件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相關推薦:
受傷害有哪些賠償(人身傷害賠付標準有哪些)
輕傷立案偵查(傷害他人構成輕傷派出所會如何處理)
遺棄賠償定義(遺棄家庭成員求償之法律規定)
輕傷能賠償多少錢(致人輕傷賠償多少錢)
車禍處理精神賠償(車禍骨折后精神損失費一般賠償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