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賠償咨詢打什么電話
工傷賠償咨詢打什么電話,我們在工作期間受傷就是所謂的工傷,工傷是需要公司負責的,工傷賠償是指工傷職工、工亡職工親屬依法應當享受的賠償項目和標準,那么工傷賠償咨詢打什么電話呢?
工傷賠償咨詢打什么電話1一、工傷賠償咨詢打什么電話
1、工傷賠償可以打12333電話咨詢 。
2、12333主要用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業務咨詢、政務公開、投訴舉報、社保賬戶查詢等服務,全國已有很多個城市開通了12333服務號碼,其中80%以上設立了咨詢服務機構。
二、專家接聽12333熱線解答工傷問題
工傷保險科專家接聽12333熱線,多位市民致電咨詢工傷保險政策方面的問題,專家一一解答。
市民張女士致電詢問,哪些情況可算工傷。專家解答,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
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患職業病的;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12333熱線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面向社會提供人社政策咨詢、辦事指南、信息查詢等服務的專業咨詢電話。每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中心將邀請市人社局業務單位(科室)負責人到12333電話咨詢服務中心接聽群眾來電,并在12333欄目提前發布預告消息,歡迎市民致電咨詢。
Q1、勞動者到勞動監察部門進行維權時,應該準備哪些證據?
答、勞動者在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的過程中,要獲取與工作有關的一切證據并妥善保留。
首先,要保留書證和物證,包括簽訂的勞動合同、工裝工牌工卡、工作考勤、工資支付憑證,甚至是通訊錄、飯卡飯票、結算單等等,只要能與工作建立聯系的所有證據都要積極索取并仔細保存。
其次,要養成寫工作記錄的習慣,比如將每日工作的開始時間、工作內容和完成的工作量、工作結束時間都記錄清楚,以及哪天發工資、發了多少工資等等做好詳細記錄。
此外,千萬不要忽略電子數據證據,在無法取得關鍵的書面或實物證據的情況下,在出現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勞動者可以充分利用電子設備(如手機)進行錄音、錄像、拍照,以反映真實情況。
三、工傷賠償咨詢還可以撥打以下號碼
第一、政府便民服務熱線12345
這個熱線應該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熱線,作者本人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也經常用到這個熱線。
這個熱線的好處就是可咨詢投訴的問題種類最全,不管你是否知道應該向哪個部門投訴或者咨詢,你都可以撥打這個熱線。
針對你的問題或者投訴,接線人員如果能夠當場答復,會當場答復你的問題。
如果不能當場答復或者需要由某一具體政府部門辦理,會派發相應的工單給到有關部門或者告訴你解決某一專業問題的'部門熱線電話。
第二、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
這個熱線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但是這個熱線真的很有用,強烈建議大家收藏下。
實際上只要你有任何法律問題都可以撥打這個熱線進行咨詢,無論是何種法律問題。最關鍵的一點是這個熱線電話咨詢法律問題,都是免費的。
此外,關于公證、法律援助、司法考試等方面的問題也可以撥打這個熱線進行咨詢。
第三、12368司法信息公益服務熱線
這個熱線是法院的一個熱線電話,主要功能包括查詢案件受理情況、案件有關信息、立案或者案件審理相關咨詢、案件相關的投訴舉報。
比如,你要打個官司但是不知道該準備哪些材料,那么你可以打這個電話去問。
也可以撥打這個電話了解你作為當事人的案件的進展以及審理法官的有關聯系方式等。
工傷賠償咨詢打什么電話2工傷賠償服務電話可以撥打12333,主要用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業務咨詢、政務公開、投訴舉報、社保賬戶查詢等服務,全國已有很多個城市開通了12333服務號碼,其中80%以上設立了咨詢服務機構。
工傷九級傷殘賠償標準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0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七至十級傷殘賠償項目及數額
1、醫療費:憑單據據實結算。
2、誤工費(停工留薪期待遇)
3、住院伙食補助費
4、護理費
工傷賠償咨詢打什么電話3一、工傷賠償具體流程有哪些?
1、工傷報告程序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在工傷保險機構投了工傷保險的才有這個程序。 單位應當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確診之日起15日內,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提出工傷報告。
2、工傷認定程序 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工傷(亡)事故進行調查確定是否屬工傷的程序,這是一般工傷必走第一步。但用人單位書面認可為工傷的,又沒有投工傷保險的情況下,可以不走這一程序。
注意工傷認定的兩個時間:單位沒有提起工傷認定的,工傷者一定要在事故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部門提出申請。社保經辦機構調查認定后,書面通知單位及傷者。
3、工傷鑒定程序 工傷鑒定是在申請工傷鑒定的職工被認定為工傷的基礎上(即走完工傷認定程序后),在其醫療終結或醫療期滿之后,由縣以上勞動鑒定委員會對其進行的評定傷殘等級的行為。廣義的工傷鑒定包括勞動能力鑒定和致殘等級鑒定。窄義的工傷鑒定指致殘等級鑒定。
4、協商賠償程序 工傷鑒定以后,就可以依據鑒定的標準計算出賠償數額了。單位投了工傷保險的,就直接由國家工傷保險機構依據標準發放工傷保險待遇。沒有投保的(特指在工傷保險機構投保),則依據標準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
5、勞動仲裁程序 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不了的,則可以依據勞動仲裁法規提起仲裁程序。
6、法院審理程序 對勞動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對一審法院判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
7、執行程序 仲裁或者判決生效后,用人單位不支付賠償費的,則可以依據生效法律文書向法院執行局提起執行申請,由法院執行。
8、申訴程序 對生效判決不服的,則可以申請啟動再審程序,但這一般很難。
二、1級至4級工傷的賠償標準有哪些?
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