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朝初年,劉邦在臨死之前,居然發出了一道讓人匪夷所思的命令:派陳平到軍營當中殺掉自己的好哥們兒,同時也是妹夫的樊噲。
這看似不合理的命令當中,卻隱含著劉邦對自己去世以后,對于漢朝政局以及自己身邊人的進一步安排。雖然從后面的事來看,他的這些安排都失敗了。但作為當時的皇帝,殺掉樊噲可能是他所認為能夠維持漢朝劉姓統治的一種必要手段罷了。
樊噲作為早期陪著劉邦一起起誓反秦的重要人物,對于劉邦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不僅是敢于闖入項羽營帳,營救劉邦的人,也是和劉邦一樣,娶了呂氏女為妻的人。所以從私人關系上來看,樊噲和劉邦不僅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也是親戚之輩的連襟。
在漢朝還沒有建立的時候,劉邦和樊噲的關系是非常單純的。樊噲雖然和劉邦是親戚,但在劉邦面前,他是一個效忠于劉邦的臣子。而在漢朝建立以后,很多事情的性質就發生了改變。在漢朝初年,很多軍方將領,要么是因為反叛被劉邦殺死,要么就卸甲歸田,這就導致樊噲成為了漢朝軍中最強大的實力派!但是這樣的形勢是劉邦萬萬不想看到的。
樊噲的妻子是呂后的姐妹,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只要劉邦不在,樊噲有很大概率會聽從呂后的命令來行事。雖然劉邦在世的時候,樊噲效忠的是劉邦,但對于在社會上和軍隊中摸爬滾打幾十年的劉邦而言,他清楚地知道,如果自己一旦死去,樊噲肯定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因為樊噲在劉邦晚年的時候,天下已經沒有韓信、項羽這種大將之輩,所以樊噲對于漢朝軍隊的控制力是非常強大的。如何避免樊噲在自己死后全面倒向呂后,就成了劉邦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因為在已經成為皇帝的劉邦的眼中,自己的老婆也是不能信任的。
雖然劉邦和樊噲在早年的關系好的不得了,樊噲也為了劉邦多次出生入死。但是在涉及繼承人以及利益面前,兄弟,感情什么之類的,完全可以拋棄。而且為了保護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在將來隨時可能變為呂后手下的軍方代表樊噲,就必須要及時除去。
如果時間來得及的話,還要在軍中布置自己信得過的人。讓漢朝的軍隊以保護劉氏皇族尤其是自己喜歡的皇子為目的,繼續存在下去!只可惜,陳平狡猾如斯,只是抓住樊噲沒有殺死,一路磨磨蹭蹭等到了劉邦死去的消息。劉邦的一切布置,都化作了過眼云煙一樣的存在。
劉邦要殺樊噲,其出發點就是為了劉氏皇族的生存和延續。尤其是在呂氏一族的勢力在朝堂上漸漸做大,處于平衡需要,必須要加以遏制。而且這也是劉邦,為了給戚夫人和劉如意這對母子留下一線生機,做出的必要安排。
樊噲的大名相信大家都是有所耳聞,在項羽的鴻門宴上,劉邦身陷險境。而樊噲卻不顧自己的安危挺身而出,忘我護主,救下了劉邦的性命。所以樊噲是劉邦的救命恩人,而且兩人之間還是連襟,呂雉的妹妹就嫁給樊噲,有了這層關系樊噲和劉邦之間就更加親密。但是在劉邦晚年的時候為何卻想要處死樊噲呢?究竟樊噲做了什么讓劉邦無法忍受的事情?
樊噲和劉邦是老鄉,都是來自沛縣,生得孔武有力。早年間就是一個殺狗的屠夫,但是他交友的眼光相當不錯。據說剛開始其實兩人也并不熟,只不過劉邦十分愛吃狗肉,可是又付不出錢,經常白吃樊噲的狗肉。這賠本的買賣怎么做得下去呢?于是樊噲開始躲劉邦,偏偏劉邦追著他不放,追上了還是要吃狗肉,一來二去這兩人還成了好友。看來這還是狗肉牽線搭橋才成就的至交。
跟隨劉邦后,樊噲不僅取了呂雉的妹妹為妻,解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而且憑借著英勇無比的戰斗力,在劉邦南征北戰的過程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了開國元勛,躍居大將軍的職位。可以說事業上也是風光無比。這狗肉好友沒白交,愛情事業雙豐收。
劉邦因何事要殺之?
在江山安定之后,劉邦也開始向當年的功臣舉起了手中的屠刀,韓信、彭越、英布等名將都沒有逃過。那么按理說關系如此親密的兩個人,縱使有啥不對的地方,有呂雉妹夫這層關系在,樊噲應該也是挺安全的,為啥劉邦還會對其有殺心呢?其實劉邦要殺樊噲還正是和呂雉有一定的關系。
大家都知道劉邦晚年的時候最寵愛的并不是呂雉,而是后來被呂雉做成人彘的戚夫人,甚至他曾經一度有想要廢太子,改立戚夫人所出的劉如意為太子。這樣一來令呂雉是大為不安和惱火,所有就想要除去戚夫人和劉如意這兩人,以免成為自己兒子劉盈上位的大患。身處后宮的她就找來了自己的妹夫樊噲幫忙,劉邦一聽樊噲要對自己寵愛的妃子和兒子痛下殺手,十分氣惱,于是就下令將樊噲斬首。在《漢書》中就有此事的相關記載: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看來劉邦想要殺樊噲是確有其事的。
樊噲,早些年就是一名屠夫,他與劉邦相識甚早,一直跟隨在劉邦身邊。后來,又助劉邦建立漢朝,成為西漢開國元勛,更是劉邦麾下最勇猛的將士。最重要的是,當初項羽擺下鴻門宴想索取劉邦的性命時是樊噲在身邊保護他,對于劉邦來說,樊噲就是他的救命恩人。但為何在劉邦臨死之前還想要除掉這個救命恩人樊噲呢?
眾所周知,歷史上每任皇帝登基都會把那些權力過大,有異心的大臣除掉,這樣才能保證皇權的穩固。劉邦也不除外,要知道劉邦出身寒微,他背后并沒有很強大的力量,能夠打下漢朝這片江山可謂實屬不易。所以,對于那些權勢過大的功臣,他心里一直都有防備之心。而樊噲就是位高權重的武將。
早些年,樊噲與劉邦的關系十分親近。可以說劉邦去哪兒,樊噲都會跟隨。他先是與蕭何,曹參等人幫助劉邦反秦,后來隨劉邦東征西戰,在戰場上表現得十分勇猛無敵,也因此受到劉邦重用,隨著劉邦一步步高升,樊噲也慢慢身居高位。除此以外,樊噲更是在鴻門宴上救下了劉邦。當時項羽兵臨城下,劉邦覺得與項羽相比自己勢單力薄,于是就帶著張良樊噲等人赴了鴻門宴。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想要取劉邦的性命。張良見勢不妙,就把行刺之事告訴了帳外的樊噲。樊噲聽后,就闖入營中后護送劉邦逃跑。由此可見,樊噲其實對劉邦是一片忠心的,但此人卻經常頂撞劉邦。所謂:禍從口出,樊噲為人大大咧咧,經常在劉邦面前口無遮攔。
據史書相關記載,在劉邦攻下咸陽之后,就開始在皇宮中作樂,忘乎所以。城外項羽率領的大軍馬上就要打來,而此時的劉邦卻依然在貪圖享樂,身邊的蕭何等人都前去勸說,但似乎并沒有什么效果。樊噲見情勢危急,顧不上那么多,就力勸劉邦還軍霸上,不要貪秦宮奢麗的享受。樊噲見勸說沒用,就強行把劉邦給拉出宮中。雖然這些都是為劉邦好,但難免會讓劉邦心中有所不爽。再加上耳邊有人經常說樊噲的壞話,其中最讓劉邦不能接受的就是有人說樊噲要殺戚夫人。
要知道,歷史上戚夫人是劉邦最愛的女子,就連呂后對此都恨得咬牙切齒。所以在劉邦看來,那些都戚夫人母子有威脅的人都應該除掉。樊噲有個特殊身份,他是呂后的妹夫,而對于呂后而言,戚夫人就是她的眼中釘,肉中刺,一定要將其除掉。介于這層關系,樊噲肯定是要幫著呂后的,關于這一點史書中就有記載:
“其后盧倌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適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于呂氏,即上一日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戚氏、趙王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以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外界對于樊噲的說法讓劉邦十分惱怒,也讓劉邦心存芥蒂。如果將來有一天他真的死了,難保這樣的事不會發生。若想護戚夫人母子周全,樊噲一定不能留。
最重要的是,劉邦還懷疑樊噲有謀反之心。雖然樊噲很早就跟隨了劉邦,關系非常親密,但因為之前盧綰的叛變讓劉邦傷透了心。要知道,盧綰當初也是他身邊最親近的人,他們之間非常信任,但最后卻背叛了劉邦,這讓劉邦心灰意冷。所以,當他聽到樊噲也有謀反之意時,他非常惱怒,立刻命周勃和陳平前往奪取樊噲的性命,還要求將其頭顱帶回進行檢驗,由此可見,劉邦真是狠下心要除掉樊噲了。而且,樊噲還屬于呂后一黨。在劉邦晚年,呂后在宮中的勢力十分強大,劉邦本來對呂后就不放心,而現在樊噲又幫助呂后,這讓劉邦十分擔心。在這種情緒下劉邦肯定是想將樊噲除掉,永絕后患。
雖然劉邦有除掉樊噲的心,但最后卻也沒能如期所愿。陳平和周勃雖然領了圣旨要將樊噲殺掉,但在當時劉邦大限將至,這倆位老臣怕將樊噲殺掉后,呂后治罪于他們。所以,他們倆并沒有立馬殺了樊噲,而是將他帶回。
當樊噲被帶回長安后,劉邦已經駕崩,天下也已經易主。所以,在呂后的照顧下,樊噲不僅沒有死,還恢復了官職。可能這就是天命吧!所以,總得看來,劉邦想要除掉樊噲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所謂:伴君如伴虎,不管和皇帝的關系有多么好,都不能超過那個界限,君臣有別,一不小心就會惹來殺身之禍啊。
呂雉這個手段狠辣的皇后讓劉邦憂心不已,劉邦擔心他死后,呂雉會亂了他劉家王朝。樊噲不僅是呂雉的妹夫,還是西漢手握重兵的大臣,這樊噲是呂雉最忠實的跟隨者,又是開國功臣。劉邦要打壓呂雉的勢力,就得斷了呂雉的臂膀,所以劉邦才死前非要殺掉樊噲。
樊噲與劉邦是老鄉,雖然樊噲智謀沒有張良與陳平多,領兵作戰的能力沒有韓信強,但是樊噲這個人,比較簡單,還非常忠心。在劉邦未發跡的時候,他就與劉邦交情深。后來劉邦創業過程中,他緊緊跟隨劉邦的身旁,劉邦幾次遇險,都是樊噲舍身相救,可以說樊噲對劉邦有恩又忠心,他是一個莽夫,沒有威脅劉邦江山的能力,所以樊噲是劉邦可以掏心窩子的體己人,劉邦從心底就是信任樊噲。因為這份信任,樊噲還跟劉邦成為了連襟,呂雉的妹妹嫁給了樊噲。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之后,他猜忌功臣,西漢初年的異姓諸侯王,最后大多都被劉邦給收拾了,能威脅他劉家江山的外人他都清理干凈了。可是這個時候,他又開始擔心他的家里人,呂雉這個患難妻子。
其實也不能怪劉邦猜忌呂雉,主要是這個呂雉是真的厲害。劉邦在的時候,他就幫劉邦鏟除功臣。這功臣們畢竟是幫助劉邦得天下的,劉邦不想落下寡恩的名聲,所以他在處理功臣的方式上比較迂回。可呂雉不管這么多,能殺的就直接殺掉,不能殺得就逼反了,最后也殺掉。雖然她幫助了劉邦成功誅殺了功臣,但也讓劉邦看到了她的狠辣。
再加上她與劉邦的嫡子劉盈過于羸弱,劉邦擔心他死后,呂雉會干政。他還真沒有猜錯,他死后,呂雉果然干政,而且他的兒子們大多也被呂雉迫害致死。劉邦活著的時候,就曾經想改立太子,將最像自己的三子劉如意立為儲君。可惜呂雉幫劉盈請來了商山四皓,這天下最有名望的四個大家都站在了劉盈與呂雉的身后。劉邦明白,天下民心都在呂雉母子身上了,他最后的政治掙扎算是徹底輸了,西漢他只能交到呂雉母子手中。
既然他不能換了儲君,那就只能削弱呂雉的勢力,讓她沒有干政的實力。所以樊噲這個原本被劉邦信任的人就變得那么有威脅了。樊噲雖然忠心劉邦,但是劉邦死后,他又忠心誰呢?只能是呂雉,他們是姻親,而且呂雉是劉邦的發妻,樊噲忠心呂雉也是忠心劉邦,合情合理。再加上樊噲手握重兵,劉邦想想就后背發涼,所以他才會在死前非要殺了樊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