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強拆物品損失如何賠償
若房屋遭強制拆除后物品遺失,則應首先與拆遷機構進行磋商尋求解決方案;
若雙方未能達成共識或丟失的物品具有高價值,則可向當?shù)胤ㄍヌ岢鲂姓V訟請求行政賠償。
根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拆遷方在實施任何行動之前都必須做好物證保全工作以及對財物進行登記造冊。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jù)。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jù)的。
在行政賠償、補償?shù)陌讣校鎽攲π姓袨樵斐傻膿p害提供證據(jù)。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房屋強拆違法后怎樣賠償
法律分析:被強拆征收方可以在自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之日起兩年內,申請國家賠償。
申請國家賠償直接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即可,或者在提起行政復議或訴訟時一并提出申請,當然,提出申請時應當一并遞交申請書。
賠償內容包括財產損失和人身損失。財產損失主要包括房屋原本價值損失、屋內裝修損失、附屬物毀損損失、停產停業(yè)損失、臨時安置補償及搬遷費等。人身損失即在強拆過程中,造成人身傷害的,被征收方可以向國家申請醫(y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等,若強拆行為導致被征收方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還可申請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康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其他因殘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繼續(xù)治療所必需的費用。同時,被征收方在向賠償義務機關主張自己的損失時,應當具有相應的證據(jù)作為佐證,因此,被征收方在征地拆遷項目開展之前切記先對房屋進行拍照錄像,以備不時之需。
法律依據(jù):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七條 實施房屋征收應當先補償、后搬遷。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償后,被征收人應當在補償協(xié)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guī)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國家賠償法》 第九條 賠償義務機關有本法第三條、第四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
第十條 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中的任何一個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該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先予賠償。
第十二條 要求賠償應當遞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受害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具體的要求、事實根據(jù)和理由;
(三)申請的年、月、日。
行政違法拆遷如何賠償
拆遷部門在組織拆遷工作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政策的相關要求來推進,遇到不配合拆遷工作的住戶應該積極協(xié)調,千萬不能違法進行強拆,這是屬于行政違法行為。
一、行政違法拆遷如何賠償
根據(jù)《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行政違法拆遷的應當賠償。《國家賠償法》第4條第3項規(guī)定,違法征收、征用財產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br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九條規(guī)定,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請求國家賠償?shù)模瑧斚认蛸r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申請,或者在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中一并提出賠償請求。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在兩個月內決定是否賠償,對于不賠償決定,受害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具體數(shù)額賠償方案視情況而定。
行政機關違法強制拆除原告房屋,人民法院判決予以行政賠償時,賠償標準不得低于原告依照征收補償方案可以獲得的征收補償標準。原告請求賠償依照征收補償方案可以獲得的獎勵,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二、行政違法行為的特征
1、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的違法
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的違法,與民事違法和刑事違法不同,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在行政法上的違法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只有當他們以行政法主體身份或以行政法主體名義出現(xiàn)時,他們的違法才能構成行政違法。
2、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
行政違法是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首先,行政違法具有違法性,它違反了行政法律法規(guī),侵害了受行政法保護的行政關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其次,行政違法在性質上屬于一般違法,其社會危害性較小,尚未達到犯罪的程度。
3、行政違法是依法必須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
行政違法是依法必須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行政違法是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并依照法律規(guī)定應當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
行政違法行為的構成
1、主觀要件
行政違法的主觀要件是指行政違法主體主觀上有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而希望或放任其發(fā)生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凡故意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的,都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由于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雖然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過失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并且造成危害后果的,也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故意和過失是行政違法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主觀要件。所以,如果行為在客觀上違反了行政法律規(guī)范,但不是出于故意和過失,而是不可抗拒或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不能認為是行政違法而追究行政責任。
2、客觀要件
行政違法的客觀要件是指構成行政違法的客觀事實情況。包括行為及其后果等。行為是行政違法客觀要件最重要的內容。行為包括積極的作為和消極的不作為。作為行政違法客觀要件的行為必須具有一定社會危害性。所以不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如正當防衛(wèi)行為、緊急避險行為不構成行政違法。當然,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并不意味著必須產生一定的危害結果,危害結果只是某些行政違法(過失違法)必須具備的要件。在某些情況下,行政違法的確定并不取決于其是否具有直接的危害結果,而只要有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的過錯行為就足夠了。
綜上所述,行政部門違法拆遷屬于行政違法行為,對于給受害人造成損失的,應該嚴格按照國家賠償法等相關法律進行賠償,具體的賠償金額需要根據(jù)實際損失來確定。
【法律依據(jù)】: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九條規(guī)定,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相關推薦:
土地使用稅會計分錄(土地使用稅會計分錄是怎樣的)
房屋強拆行政賠償(房屋強拆如何進行行政賠償)
拆除行為賠償標準(拆除房屋違建怎么賠償)
海曙拆遷賠償標準(2023年寧波拆遷房屋補償標準)
鐵塔占用土地賠償(鐵塔永久占地賠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