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奶水videos喷奶水,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成人av,成人影,久久久蜜臀国产一区二区,免费观看一区,麻豆xxxhd

不平等條約賠償金(辛丑條約給哪個國家)

首頁 > 公司事務2025-09-21 13:09:23

鴉片戰爭中國實際賠了多少白銀?

雖然說戰爭賠款白銀共計19.5億兩。(相當于清政府1901年財政收入的十六倍)但好像沒有一次性全賠上吧?請專業回答!

鴉片戰爭對中國經濟的破壞和社會動蕩的加劇

 

宓汝成

 

論著選載163

 

   

    在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侵略軍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四省境內肆意進行破壞、搶劫和勒索;戰爭結束時,又敲詐了大量賠款。這些,都對中國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一  戰時英軍的破壞、搶劫、勒索和戰爭賠款

 

     這次戰爭前,英國鴉片販子在中國沿海早就泊有全副武裝的鴉片走私船。一八三九年三月,英國駐華代表、商務監督義律(C.Elliot)命令英商繳出鴉片后,隨即退居澳門,組織鴉片走私船隊,多次進行武裝挑釁。

一八三九年十月十八日,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H。J.T.Palmerston)訓令義律,稱即將派遣海軍封鎖珠江和白河。十一月四日,他又在給義律的訓令里說,英國發動戰爭的目的,是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文錄自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出版,嚴中平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史,

1840—1894》上冊,第二章第一節。收入本集時文字略有改動。

 

“不列顛君主所派官員個人所受的暴行,從而也就是對不列顛君主所受的侮辱要求道歉;其次,對于以暴力囚禁不列顛人民而以其生命勒索去的贖金必須要求償還;由于被中國政府當作贖金收取去的特種物品不能歸還回來,陛下政府必須堅持那種物品所值的價值應由中國政府給還;要中國政府償還行商所欠某些不列顛商人的債務;為索取補償而派遣遠征軍到中國,將支出龐大的開銷,中國政府必須支付其一部分”①。英國的這些要求,后來都據《江寧條約》而得到了。

一八三九年十一月四日,巴麥尊致英國海軍部的咨文里提出英軍的戰略方針:“占領中國沿海的某處島嶼,以之作為供應與行動基地”;“相信舟山群島的一個島,似乎很合乎這樣的要求”;“立刻對中國沿海的某些場所實行嚴格的封鎖”,“有理由相信監視四個或五個主要地點就夠了,例如珠江、廈門、臺灣、舟山群島附近沿海、黃河口、白河”。“海軍司令同時應該捕捉或扣留一切找得到的懸掛中國旗幟的商船,不管是政府的或其臣民的,都是一樣?!薄斑@些行動的目的是雙重的:首先,是以截斷沿海貿易來困擾中國政府;其次,盡可能多多掌握中國人的財產,用以保證中國政府答應(我方)提出來的要求。起初可能有大量的商船落人陛下巡邏艇之手,接著為了避免被捕捉,其余船只就會留在港內,帝國所有沿海省份都會痛切感受貿易停頓的影響的?!雹谟④娫谌A的前期行動方針,就是根據這個訓令進行的。后來,英國政府又訓令英軍深入長江,進軍南京,從而英軍又在長江沿岸執行同樣的行動方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嚴中平編譯:《英國鴉片販子策劃鴉片戰爭的幕后活動》,《近代史資料》1958年第4期,第56—57頁。

②同上書,第58—59頁。

 

巴麥尊訓令英國皇家海軍,“盡可能多多掌握中國人的財產,用以保證中國政府答應(我方)提出來的要求”。這是出自外交大臣之手的正式文件的提法,當然并不妨礙英國人將“盡可能多多掌握中國人的財產”裝進私人的腰包。人們不會忘記盎格魯一撒克遜人是具有悠久海盜傳統的民族。一八四一年五月三十日,英國海軍大臣明多勛爵(Lord Minto)在發給英國侵華軍海軍司令巴加(w。Parker)爵士的送別信中說:希望在他們舊雨重逢時,巴加“多少總比現在富裕些;大致三年以后,料想你就會滿載從中國搶得的東西回到我們身邊來的”。①以如此身份的人物向如此身份的將領發出如此這般的送別詞,不難想象英國侵略軍到了中國,將會怎樣對待中國平民的財產!

從一八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起,所謂“東方遠征軍”的英軍艦隊陸續到達中國海面。海陸軍分別歸伯麥(Bremer)和布耳利(Burrell)指揮。六月二十二日,伯麥宣布,從二十八日起封鎖珠江???;另遣一個小分隊北犯。七月五日,英軍陷定海,同月二十八日封鎖甬江口至長江口沿海。同年八月底,英軍到達大沽口外,隨即進行封鎖。從此,中國的絕大部分領海,便都在英軍的封鎖擄掠之中。

英國最初戰略,是對中國北部施加壓力,迫使清政府屈服。所以它的艦隊在封鎖珠江口后,即行北上,攻占定海,作為基地。英軍在定海洗劫官庫。②它的水兵,“成群結隊,或數十人,或百余人,凡各鄉各岙,無不遍歷;遇衣服銀兩、牲口食物,任意搶劫;稍或抵拒,即被劍擊槍打”。③八月中,英國艦隊出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費力謨爾:《艦隊司令巴加傳》(A。Philimore,The Life of Admiral of the Fleet,Sir William Parker),第2卷,第427頁。

②中國史學會主編:《鴉片戰爭》(以下簡作《鴉片戰爭》)第5冊,第316頁。

③《鴉片戰爭》第3冊。第34l頁。

 

于天津大沽口外。直隸總督琦善奉旨相機辦理,前往大沽與英方全權代表英軍總司令懿律(G。Elliot)會晤,琦善勸其回粵辦理。當時定海英軍大批病倒。挨到九月中,懿律南返廣東。十二月初,中英雙方開始談判。懿律旋因病離去,改由義律負責,并在十七日“索賠洋銀六百萬元”;①一八四一年二月十三日,義律宣布與琦善達成初步協議,即所謂《穿鼻草約》,包括割讓香港、官憲以平等地位交往和廣州開市貿易等項。②但英國政府對這個協議不予承認。二月二十七日,英軍攻占虎門;四月中旬,兵臨廣州城郊。在這里,英軍“打破門扇,搶奪耕牛,搜索衣物,淫辱婦女,發掘墳墓,禍及枯骨”;③向來與外國商人進行貿易的廣州十三行,則被搶掠一空。清靖逆將軍奕山派商入伍紹榮與廣州知府余保純為代表,前往英軍營地,要求停戰。四月二十六日,雙方達成協議(即《安善章程》),奕山除同意于六日內率部退至離廣州城六十英里以外的地方、廣州不設防等條件外,又應允賠償軍費六百萬元(折銀四百二十萬兩);④另賠償所謂英商“損失”六十六萬九千六百一十五元。⑤

一八四一年五月上旬,英軍陸續從廣州、虎門退出,轉行北犯;在沿海、沿江每攻破一個中國城邑,于破倉取糧之外,擄掠一切金銀財貨。英軍究竟擄掠多少財物,詳細數目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里簡列一些事例如下。

一八四一年八月底,英軍一部分占領廈門,擄得“價值大約兩萬元的金銀條”⑥。另一部分于十月陷鎮海,把鑄炮所的二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佐佐木正哉編:《鴉片戰爭的研究·資料篇》(日文),第37、43、8l—82頁。

②同上。

③《鴉片戰爭》第3冊,第32—33頁。

④劉長華:《鴉片戰爭史料》;《鴉片戰爭》第3冊,第149頁;第5冊,第223頁;佐佐木正哉編:《鴉片戰爭的研究·資料篇》,第107、108頁。

⑤賓漢:《英軍在華作戰記》,《鴉片戰爭》第5冊,第235—236頁。

⑥《鴉片戰爭》第5冊,第316頁。

 

噸存銅,全都裝到運輸船上①。按時價銀一兩換銅四斤計,這些銅值銀十萬兩,約合十五萬元。英軍溯甬江占領寧波,“每日搜取人家財物”②,對“可供兩年之用的倉庫存谷和價值十七萬元的白銀,以及絲綢無數,擄為已有”③;“市肆積錢數萬緡,銀數萬兩,盡取之”;“掠大戶”,“資累巨萬”;“墻根地窟,靡有孑遺”④??傊?,“一城皆空”⑤。他們到郊區,“四出騷擾,燒毀房屋,抄掠銀錢……強奪牲畜……一切耕種買賣,皆不能做”⑥。他們到了余姚,也“大掠而去”⑦。十二月三日,英軍人慈溪,恣意焚掠;“張貼偽示”,“勒令慈溪殷戶付給銀四十萬兩”(未給)⑧。一八四二年四月,英軍在退出寧波前夕,索犒軍銀一百二十萬元⑨,有確數可計的至少付給了二十五萬元⑩。五月中,英軍占乍浦,“殺掠之慘,積貲塞路;或棄尸河中,水為不流。其最可慘者,尤莫如婦女”⑾。

一八四二年六月上旬,英軍占吳淞,“搶掠商船”⑿。六月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鴉片戰爭》第5冊。第316頁;衛三畏:《中國總論》卷二,第527頁。

②《夷務始末》,道光朝,第1565頁。

③《鴉片戰爭》第5冊,第316頁。

④《鴉片戰爭》第4冊,第406頁。據署名“戰地軍官”在《去年在中國》一書中說,英軍對其擄掠行為,自我美稱為“獎品采辦團”(Prize Agents),在“武裝保護”下,進行搶奪。單舉被抬走的制錢,即價值十六萬元(參見鄧嗣禹《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人的軍紀問題》,黃培、陶晉生編:《鄧嗣禹先生學術論文選集》,第317頁)。

⑤黃鈞宰:《金壺七墨》卷二,第9頁。

⑥佐佐木正哉編:《鴉片戰爭的研究·資料篇》,第302頁。

⑦《鴉片戰爭》第4冊,第422頁。

⑧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藏,清代檔案抄件(以下簡稱“清代抄檔”):慈溪縣知縣王武學稟報,轉引自《浙江巡撫劉韻珂片》,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十七日。

⑨《鴉片戰爭》第6冊,第68頁。

⑩清代抄檔:《兩廣總督革職留任祁<土貢>片》,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三日。

⑾朱翔清:《埋憂集》卷一○,《乍浦之變》,轉引自丁名楠等著《帝國主義侵華史》卷一,第47頁。

⑿清代抄檔:《德珠布興倫奏》,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初九。

 

九日,英軍占上海,大掠四天;又出賣“護照”,進行搜刮。在該城四郊,“持械破門……每人室翻箱倒篋,凡一切銀錢首飾,細而軟者,雖微必攫”①。七月五日,英國侵略軍海軍司令巴加、陸軍司令郭恩(H。Gougn)照會江南提督、蘇松兵備道,勒索贖城費一百萬元(實給五十萬元)②;另一方面,英軍向瀏河居民索牛一百頭、雞一千只、鵝一百只、雞蛋一萬個,并蔬菜等物③。過常熟白茆港,英軍向居民勒索銀十萬元(未給)④;七月二十一日英軍至鎮江,劫取官庫所藏紋銀六七萬元⑤,向當地居民索黃牛二百頭、雞一千只、鴨二百只、火腿一百只、雞鴨蛋一百石,果三百石、菜四百石;并“向殷[實]戶宅逐次搜索”;或者對“本地人出城者”,搜身數次,“如有物件,即便奪去”⑥。其殺戮破壞之慘,致鎮江城里“婦女尸滿道上,無不散發赤體”;“無市不空,無家不破”;“重垣峻宇,盡成瓦礫場”。搜索“城內店鋪典[當],富家現銀,不下千余萬,城內為之一空”⑦。英軍撤出鎮江時,把“瓜洲至儀征之鹽艘巨舶,焚燒一空,火光百余里”;⑧“其各商之籍隸鎮江者家產資財,半遭擄劫”;⑨又攔劫漕船。八月一日,英軍脅迫揚州紳商交銀一百萬元,作為不攻揚州的交換條件,實際被詐去五十萬元。⑩八月四日,英軍前鋒迫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鴉片戰爭》第3冊,第131頁。

②《鴉片戰爭》第5冊,第451、465頁;佐佐木正哉編:《鴉片戰爭的研究·資料篇》,第223頁。

③《鴉片戰爭》第3冊,第99、100頁。

④同上。

⑤歐脫羅尼:《中國戰爭》,第423頁。

⑥《鴉片戰爭》第3冊,第162頁。

⑦同上。

⑧《鴉片戰爭》第6冊,第132頁。

⑨清代抄檔:《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潘世恩奏》,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六日。

⑩《鴉片戰爭》第4冊,637頁:第6冊,第76頁等。

 

京,勒索贖城銀三百萬元。兩江總督牛鑒被迫應允先行籌措交銀五分之一,即六十萬元。①

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中英間簽訂《江寧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向英國賠償軍費一千二百萬元,“價補”被繳鴉片煙價六百萬元,支付廣州行商所欠債務三百萬元,共計二千一百萬元。

據一八四一年五月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致英國駐中國全權代表璞鼎查(H。Pottinger)訓令估計,這次“遠征”中國的軍費不少于一百萬英鎊。②按當時每元合四先令十便士折算,③約合四百一十三萬七千九百三十一元。英國實際勒索到手的先后兩次賠款,共計一千八百萬元,估計是軍費的四點三五倍。《江寧條約》中賠款項的所謂“商欠”,指的是廣州經營進出口貿易的行商所欠英國商人的債款。在鴉片戰爭前,外國商人、特別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便于對廣州行商實施經濟控制,常用商利放款,使中國商人成為外商的債務人。這里的“行欠”,具體指的是一八三六年破產的興泰行商人所欠英商的二百二十六萬余元,和一八三七年破產的天寶行商人所欠英商的約一百萬元。這些都是商行私人的積欠,和清政府無關;且早經中、英有關商人協議解決,分期償還,并在一八三八年十一月至一八三九年二月間,歸還過三次;只因戰爭爆發,才中止支付。如今英國政府竟推翻原定協議,增加利息,強制清政府接受,作為賠款中的一項。至于所謂補償鴉片煙價,則是把清政府合法沒收和銷毀了的走私毒品,也作價索賠,訂人國際條約,堪稱國際關系史上的空前丑聞。

《江寧條約》第六條規定:“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即一八四一年八月一日]以后,英國在各城收過銀兩之數,按數扣除?!睂嶋H上,英軍在各地勒索的銀兩,只扣除了在上海、揚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鴉片戰爭》第5冊,第468、469、470、477、480—48l頁等。

②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第1卷,第343—344頁。

③同上。

 

和寧波三筆中的銀一百二十五萬元抵作賠款;英軍在各地劫掠官庫各項,都沒有算在抵付賠款數之內。

《江寧條約》簽訂后,英軍南下,廣州人民激于義憤,于一八四二年十一月火燒十三行,延及英、美商人。英方又行索賠。次年五月二十六日[道光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被索去銀三十一萬四千零七十七點七五元;其中賠英商六萬七千三百九十七點二五元,余下的二十四萬六千六百九十點五零元賠給美商。①

英軍在各地劫掠的財物,難以數計。單就鎮江一地說,英人自己就承認“大為可觀”。②英軍軍人諱言擄掠,把所得財貨,說作是“繳獲”(Captured)的、“找到”(Found by)的,并稱之為“合法的戰利品”、自己“采辦”得來的“獎賞金”(Prize Money),而大量落入侵華海陸軍人的手里。這些財貨經變賣后,有一部分在這次侵華戰爭結束后上交英國國庫;在英國國會文件中,沿稱“獎賞金”的名目,開列了一張長長的單子。單就在廈門、舟山、鎮海、寧波四地擄掠所得,扣去上面已經提到的,即值六萬英鎊,約合銀二十四萬八千二百七十六元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佐佐木正哉編:《鴉片戰爭的研究·資料篇》,第239—240頁。

②“在[鎮江]政府的官庫中,我們只發現價值六萬元的紋銀。當時凡是攜帶財物出城而被認為擄獲品的,都由我們扣留下來。由這批財物出售所得的現銀,加上庫存六萬元……就大為可觀了。”柏納德:《“復仇神”號輪船航運作戰記》,第三十五章,中國科學院上海歷史研究所籌備委員會編:《鴉片戰爭末期英軍在長江下游的侵略罪行》,第101頁。

③一八四一年八月在廈門劫得的銀元暨其他銀器,變賣值九百二十二英鎊;同年十月在舟山劫取的財物,變賣值八千零四十九英鎊;同月在鎮海劫取的社倉谷、糧儲、油等,變賣值一萬四千七百六十英鎊;同月在寧波劫取的銅鐘三口,重十二噸,加上其他零星物件,變賣值三萬五千八百零六點三英鎊;加上一八四二年七月在鎮江擄掠的金銀首飾尚未售出的部分,合計作六萬英鎊。按當時匯率,折合銀二十四萬八千二百七十六元。見“英國國會文件”(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 XXXl,448),轉引自鄧嗣禹《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人的軍紀問題》,見黃培、陶晉生編:《鄧嗣禹先生學術論文選集》,第317頁。

總計軍事賠款、鴉片煙價、商欠、搶劫和勒索各項之有數可查的,列如上表。賠款、擄劫和勒索的直接結果,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至少達銀二千八百八十萬元,或折銀二千余萬兩。

鴉片戰爭期間,英軍的破壞和擄掠,直接對中國平民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其軍事行動的影響所及,也對中國的經濟生活,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據當時文獻記載,從一八四○年“六月以后,英逆夷船在洋游弋”,追逐劫掠商船,“海洋不靖”;爾后,封鎖的海域日益擴大,由華南珠江口經華東的閩江口、長江口直至渤海灣,“南北商船……觀望不前”,“寧波、乍浦、上海等處……商賈難以互通”,“南北各省”“赴浙商船,因之甚少”,“赴蘇商船,亦皆聞風裹足”。總之,整個東南沿海的貿易,幾乎全部停頓,致商民、水手,大量失業。如浙江沿海,“半系捕魚為業,煮海為生之戶”。商漁船只,多經定海出海,英國侵略軍“占據定城,各船已裹足不前”①,舟山漁場的“漁船不得出?!雹?,嚴重地影響了浙江的漁業、鹽業。英軍人長江后,向來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省運至長江下游各商,多“畏避”歇業;鎮江失守后,南京戒嚴,使“江路梗塞,凡南北一切商船,并竹木簰筏,俱成絕路”。蕪湖關“以每年之旺月,直成無稅之空關”。

遭到英軍侵擾的中國地方,廣大居民,轉徙流離,耕耘失業,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遭到破壞,給中國經濟帶來了難以估計的損害。一八四二年戰爭結束后,有人記上海情況說:“自防堵后,百用騰貴,米價每石六千”;“本年洋人人擾,邑人之遠飏,無論鄉人亦不知其底極。洋人至時,正農功吃緊際也,亦概棄而不治;去后仍然。”有人說:“患定后,人各復初……若云復元氣,固根本,則必連稔三載,庶家給戶足耳!”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個良好愿望。中國在鴉片戰爭中,用度浩繁,上下交困。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四省沿海、沿江各地廣大居民遭到戰爭的打擊,或被搶掠一空,或“失業廢時”弄得“民窮財盡,殆不可支”。③其他各省在清軍征調所過,為保障供給,盡力輸將,“民之貧者愈窘,民之富者亦貧”,④絕不是三年所能恢復元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代抄檔:《浙江巡撫劉韻珂奏》,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四日。

②《清實錄》,宣宗朝,卷三六二,第20頁。

③《鴉片戰爭》第6冊,第77頁。

④呂賢基:《呂忠節公奏議》(簡稱《奏議》)卷一,第l—2頁。

 

而是“國脈自此傷也”。①

一八四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在廣州,英軍迫奕山賠償六百萬銀元,奕山以期限迫促,緊急張羅,先由行商交出二百萬元,其余四百萬元,由廣東藩司、鹽運、海關三庫墊支。②奕山奏明,這筆墊支款項,由行商在今后四年內,“在生意估價行用內,按數攤出”,“全數歸補”。③另賠償英、美商人損失兩筆(六十六萬九千六百一十五元和三十一萬四千零七十七點七五元),但不知此款自何而出,估計也取自行商。

按照《江寧條約》規定,賠款在簽約時立即交銀六百萬元為第一期,余額由清政府從一八四三年六月起至一八四五年十二月每半年一次,分六期共七次交清。若未能如期交足規定的數額,加年息百分之五。英國以交清賠款作為撤軍條件,即交清首期六百萬元,英軍退出南京、京口等處江面,并從鎮海的招寶山撤軍。定海的舟山和廈門的鼓浪嶼,則待賠款全數交清并五口開港后,方行撤退。

清政府償付第一期六百萬元(折銀四百二十六萬兩),除了扣除英國侵略軍在戰爭期間向揚州、上海兩地勒索到手的各五十萬元,共折銀七十萬兩外,分從(一)運庫提用銀五十四萬兩,(二)部撥和山東解撥江蘇軍需銀中提取銀六十五萬兩,(三)江寧藩庫和江安糧道及龍江關庫共提取銀五十萬兩,(四)蘇州藩庫和滸墅關庫提用銀四十五萬兩,和(五)浙江、安徽兩省運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董宗遠奏中語,見《鴉片戰爭》第6冊,第77頁。

又,本段及上一段中引語未加注者,均轉引彭澤益《十九世紀后半期的中國財政與經濟》(簡稱《財政與經濟》),第18—l9頁。

②《鴉片戰爭》第5冊,第235—236頁;第6冊,第42頁;亨特:《廣東番鬼錄》,第45—46頁。

③《夷務始末》,道光朝,卷二九,第29頁。

 

庫共提用銀一百四十一萬兩,湊足付給。①上述第一筆系從商捐項下動支,第二筆歸軍需案內報銷,其余三筆,清政府責成各省地方官府設法使商民捐輸來充數。但遭到民間的抵制,地方當局認為“剿夷之銀可勸捐,而賂夷之銀不可勸捐”②。一時從民間的“捐輸”所得,只銀一百八十二萬兩。這期賠款實際出自官庫的是一百一十九萬銀兩。一八四三年六月應交付第二期賠款為三百萬元,清政府迫使廣東行商認繳,作為抵還賠款中的“商欠”部分。③同年十二月間應交第三期賠款銀三百萬元,除去扣還英軍前在浙江向寧波士民索取的二十五萬元外,由廣東地方當局從藩關各庫籌撥付給。④一八四四年六月應交付第四期賠款銀二百五十萬元,仍由廣東地方籌措。同年十二月應交付第五期賠款銀二百五十萬元和一八四五年六月、十二月應交付的第六與第七兩期賠款各二百萬元,則都從粵海關稅銀中提取支付。

綜上所述,鴉片戰爭一役,英國從中國榨去賠款銀二千八百萬元,折合銀一千九百六十萬兩。這筆巨款,直接取自商民的,約計一千五百一十萬元,占總數的百分之五十四;余下的一千二百九十萬元,取白宮庫,占百分之四十六。

英國以賠款之名所實施的赤裸裸的暴力掠奪,除了直接取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洋銀每元含銀七錢二分,且成色不足,簽約過后,雙方即“議定以庫紋七錢。折算??墒墙桓顿r款時,英方節外生枝,以洋銀市價增昂,“藉口索增”,“酌定每元以紋銀七錢一分折”。清政府百計張羅,付給四百二十五萬銀兩,以“大約足數”了結。見清代抄檔《伊里布等片》,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②夏燮:《中西紀事》,卷九,附錄,劉韻珂:《致金陵三帥書》。

③第二期交付賠款三百萬元,由怡和行伍紹榮繳一百萬元,行商公所繳一百三十四萬元,孚泰行易元昌、廣利行盧繼光等九家,合繳六十六萬元。此外,由于“尾數逾期四日”,加息二百零九元。

④廣東地方當局從藩庫存款和寄存粵海關稅款及運庫可動撥銀兩中共集款一百二十八點七萬兩,從廣東鹽課中提取撥補廣東兵餉銀五十五萬兩,又從粵海關新征稅銀中提用八點八萬兩。

 

商民,而取自宮庫的又何嘗不都是斂之于民!

 

二銀貴錢賤的嚴重化及其對社會經濟的破壞作用

 

清代幣制,銀兩和銅錢(或稱制錢)并用。小額買賣通用銅錢,大宗交易以紋銀收支;完糧納稅,銀、錢搭配。清初規定銀與錢的法定比價為銀一兩合制錢一千文(云南例外,錢一千二百文作銀一兩)。這個比價一直維持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此后,外商以鴉片抵補貿易逆差,使白銀大量外流。據時人黃爵滋估計,每歲外流銀兩數,從一八二三年前的“數百萬兩”,經一八二三年至一八三一年間“一千七八百萬兩”、一八三一年至一八三四年間的“二千余萬兩”、一八三四年至一八三八年間達“三千余萬兩”。這還只是單計廣東地區說的。此外,福建、浙江、山東、天津各海口所外流的白銀,還沒有計算在內,“合之亦數千萬兩”。①銀價因白銀大量外流而上升,錢價大幅度地下跌,到一八四○年鴉片戰爭爆發時,每銀一兩,易制錢一千六百有零,與法定比價相較,漲了百分之六十!

鴉片戰爭期間,鴉片仍有走私進口。從戰爭結束至一八五○年間,貿易情況發生變化,鴉片走私進口量“續有增益”,但同時期中絲茶出口“激增”。出現了在前五年白銀外流仍多;到了后五年日趨減少,而漸趨向平衡。在這十年里,白銀每年外流究有多少?據林則徐估算:“歲去五千萬有數可稽,其以洋銀人者不及一也”②,則該在四千五百萬兩上下。到了十九世紀五十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鴉片戰爭》第1冊,第463頁。按另一估計,鴉片戰爭前夕,中國的白銀流出,每年不在一千萬兩以下(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第28頁),黃爵滋的估計似偏高。

②吳應麒:《林文忠公年譜》。第191頁。

 

代初葉以后,隨著出口絲茶的增長,對外收支平衡才有所好轉。

上述由貿易逆差而外流的白銀,還沒有包括西北陸路貿易和邊境貿易上的紋銀“出邊”量;其數究有多少,無從查考,估計也不少。

中國產銀原本不旺。在一八○○年前后,年產銀不過四十四萬兩。鴉片戰爭過后,每年在采廠數,雖仍有二三十處,但“地寶之泄日甚”,“礦砂有時或竭”,產量更趨衰萎。清政府鑒于國內存銀日少,銀源日竭,在一八四四年幾次密諭云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督撫,鼓勵民間“自為開采”。一八四八年,清政府再次諭令各省督撫,“如有(銀礦)苗旺之區,酌量開采,斷不準畏難茍安”。盡管在云南楚雄府屬龍潭地方新開一些銀廠和<石曹>硐,但截至一八五○年,都未“大臻成效”。①

清銀貨的流通量,據當時一個外國人估計,約合五億銀元。②為支付賠款、平衡國際貿易逆差而大量輸出的結果所造成的“銀荒”越來越嚴重。一八四七年,英國下議院特別委員會調查對華貿易所獲得的印象是,在中國,“現銀差不多全部流出[去]了”。③白銀越缺,銀價越貴,制錢越賤。下頁表是根據河北省寧津縣大柳鎮一家雜貨店的賬冊所統計的銀錢比價。

當時還不存在全國的統一市場。銀錢比價的變動,在各省市場上,反應不一。除了云南、貴州較穩定,在一八四五年前后,維持在“每銀一兩均易制錢一千六百數十文”④外,其他各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參見彭澤益《財政與經濟》,第26—27頁。

②馬丁:《中國》(R。M。Martin:China),第1卷,第176頁。

③姚賢鎬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1840—1895》(簡稱《外貿史資料》)第1冊,第518頁。

④清代抄檔:《貴州巡撫喬用遷奏》,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一日,《云貴總督李星沅奉》,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中國近代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索賠

  《中法天津條約》原稱《和約章程》。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法國強迫 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27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天津簽訂。共四十二款。另訂《和約章程補 遺》六款。主要內容:(1)法國公使得住北京;(2)增開瓊州、潮州、臺灣(臺南)、淡水、登州、南京為通商口岸(后來開埠時,登州口岸設 在煙臺,潮州口岸設在汕頭),并在各口設領事官;(3)天主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法國人得往內地游歷;(4)凡中國與各國議定的稅則、 關口稅、噸稅、過關稅、出入口貨稅,法國都可“均沾”;(5)法國兵船可以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停泊;(6)中國給法國賠款銀二百萬兩。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條約》又稱《中英通商章程》?!吨杏⑻旖驐l約》 的補充條款。1858年(咸豐八年)11月8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上海簽訂。共十款,附有《海關稅則》。主要內容:( 1)海關聘用英人;(2)海關對進出口貨一律按時價值百抽五征稅;(3)洋貨運銷內地,只納子口稅百分之二點五,不再納厘金稅;(4)允許鴉 片進口,每百斤納進口稅三十兩。從此,鴉片公開輸入,外貨充斥中國市場。
  1840年6月,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規定: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時要與英方協定.從此使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1856年秋,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了<天津條約>,條約規定: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加開放沿海沿江10處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清政府賠償軍費400萬兩白銀,賠償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同年,清政府被迫與英法兩國簽訂了<北京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加開放天津為通商口岸,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賠款增加到800萬兩白銀.到此,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了.
  1894年8月,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歷史上稱此戰爭為甲午中日戰爭,簽定了<馬關條約>,條約規定: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賠償軍費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輪船可以駛入以上各個口岸,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資辦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由此,中國社會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思路分析]
  鴉片戰爭是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1840~1842年)英國發動的侵略中國的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1860年(咸豐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是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 。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1900年俄、英、美、德、法、日、意、奧等八國為鎮壓義和團運動而發動侵略中國戰爭。
  [解題過程]
  鴉片戰爭
  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1840~1842年)英國發動的侵略中國的戰爭。
  戰爭背景 19世紀初,鴉片開始大量輸入中國,流毒極為嚴重,不僅損害吸食者的健康,造成白銀外流,而且引起銀貴錢賤,直接破壞社會生產,影響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鴉片的大量輸入,還加深了清朝封建統治的危機。鴉片貿易使清朝的吏治愈益腐敗,軍隊更加失去戰斗力,而白銀源源外流,使清朝財政陷入困境。因此,嚴禁鴉片的主張曾居上風。道光十八年冬,林則徐奉召晉京。道光帝多次召見,授以欽差大臣,赴廣州查禁鴉片。1839年6月3~25日(四月二十二至五月十五),林則徐率地方官吏,在虎門海灘將繳獲的煙土全部當眾銷毀。禁煙運動獲得初步勝利。
  戰爭過程 鴉片貿易被嚴厲取締后,英國資產階級立即策劃發動侵略戰爭。1839年10月1日,英國內閣作出向中國出兵的決定。次年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并派懿律為侵華英軍總司令 。1840年4月,英國議會通過支付軍費案。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船艦40余艘及士兵4000余人到達中國海面,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英軍到達中國海面后,首先封鎖珠江口。懿律看到廣東軍民早有戒備,決定率主力北上。7月,英軍進犯福建廈門,被已調任閩浙總督的鄧廷楨督師擊退。接著,北犯浙江,攻陷定海。8月,英艦抵達天津白河口,投遞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致清政府的照會,提出賠款、割地、通商等無理要求。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到天津??谂c英軍談判。琦善向懿律表示將查辦林則徐等,希望英軍返掉南旋,等候清政府處置。英軍乃于9月折回南方。道光帝即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與英方繼續談判。11月底,琦善到達廣州。他撤除防務,遣散水勇,鎮壓抗英群眾。此時,義律接替懿律為英國全權代表,步步進逼。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攻陷沙角、大角炮臺,琦善慌忙求和,義律乘機提出《穿鼻草約》,并于20日單方面公布。其中包括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恢復廣州通商等條款。
  沙角、大角炮臺失陷后,道光帝決定宣戰,任命御前大臣、宗室奕山為靖逆將軍,調派大軍開往廣東。2月下旬,英軍先進攻虎門炮臺,琦善拒派援軍,守將關天培等壯烈犧牲,炮臺失陷。4月,奕山到達廣州。5月,貿然發動夜襲,英軍乘機反撲,占領城郊各據點,炮轟廣州城。奕山派人求和,與英訂立《廣州和約》。其中規定清軍退出廣州,向英軍繳納“贖城費”600萬元。
  英國政府對《穿鼻草約》的內容不滿,決定撤換義律,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8月璞鼎查率領援軍到達香港,不久即攻占廈門,清總兵江繼蕓力戰犧牲。9月,英軍北犯定海,總兵葛云飛、鄭國鴻、王錫朋等英勇戰死,定海再陷。10月,英軍進攻鎮海,兩江總督裕謙堅決抵御,城陷時投水自盡。寧波旋也陷入敵手。同時,英艦竄擾臺灣,被臺灣軍民擊退。浙江連失3城,清政府決定第二次出師,派協辦大學士、皇侄奕經為揚威將軍,率軍馳往浙江。奕經到達紹興后,企圖僥幸取勝,分兵進攻3城,結果慘敗。英軍反攻陷慈溪,奕經等逃至杭州。清政府派盛京將軍耆英前往浙江主持對英交涉。但英軍決定乘虛而入,按既定計劃侵入長江 。1842年5月,英軍攻陷乍浦,6月再攻吳淞炮臺,江南提督陳化成據臺死守,力竭犧牲,寶山、上海相繼陷落。英軍溯長江西上,于7月下旬進攻鎮江。清副都統海齡所部頑強抵抗,經過激烈巷戰,終于失守。8月初,英艦直抵南京江面,耆英等趕到南京議和。鴉片戰爭至此結束。
  影響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1842年8月29日),清欽差大臣耆英與璞鼎查,在南京簽訂了結束鴉片戰爭的《南京條約》。條約簽訂后,雙方在廣東繼續談判。1843年7月22日,在香港公布《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0月8日,耆英與璞鼎查在虎門簽訂《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條款》,又稱《虎門條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被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在該約中,英國取得了領事裁判權和片面的最惠國待遇等特權,同時還制訂了海關稅則。《南京條約》簽訂后,美國和法國趁火打劫,于1844年分別強迫清政府訂立了《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南京條約》、《虎門條約》與《望廈條約》、《黃埔條約》一起,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訂立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從此,使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根本的變化,由一個封建社會逐步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年(咸豐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又稱英法聯軍之役。因其實質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而得名。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進入中國內地,并日益擴展 ,外國公使駐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影響和控制,中國社會進一步半殖民地化。
  列強挑起戰爭 鴉片戰爭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相繼侵入中國。但是,它們不滿足已經取得的特權和利益,蓄意加緊侵犯中國主權,進行經濟掠奪。1856年10月,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制造戰爭借口,聲稱中國船亞羅號是英國船,并捏造中國兵勇曾侮辱懸掛在船上的英國國旗,要求清政府送還在該船逮捕的幾名海盜和涉嫌水手,賠禮道歉。10月23日 ,英艦突然闖入虎門???,進攻珠江沿岸炮臺,悍然挑起侵略戰爭。不久后,英國政府委任前加拿大總督J.B.額爾金為全權代表,負責對華戰爭。此前,法國正以馬神甫事件(又稱西林教案)向中國交涉。所謂馬神甫事件,是指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違法進入中國內地活動,胡作非為,于1856年2月在廣西西林縣被處死一案。1857年,法國政府將它作為侵略中國的借口,任命J.B.L.葛羅為全權代表,率軍來華協同英軍行動。美、俄兩國也表示支持英、法。
  《天津條約》的簽訂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聯軍5600余人(其中法軍1000人)攻陷廣州,廣東巡撫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投降,并在以H.S.巴夏禮為首的聯軍委員會的監督下繼續擔任原職,供敵驅使。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侵略軍俘虜,后解往印度加爾各答。侵略軍占領廣州期間,當地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1858年4月 ,英、法、俄、美四國公使率艦陸續來到大沽口外,分別照會清政府,要求進行談判。俄、美亦表示愿意充當“調停人”。但實際并無誠意 。5月20日,英法軍艦炮轟并攻陷了大沽炮臺。26日,侵入天津城郊,并揚言要進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學士桂良 、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議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的威逼恫嚇下,于6月26、27日分別與英、法訂立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在此之前,俄、美公使利用“調人”身分,分別于6月13、18日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天津條約》12款、中美《天津條約》30款,攫取了除賠款外與英、法所得幾乎一樣的侵略特權。
  《天津條約》簽訂后,英法聯軍撤離天津,沿海路陸續南下。咸豐帝此時對條約內容又感憂恐,令桂良等在上海與英、法代表談判通商章程時,交涉修改《天津條約》,取消公使駐京、內地游歷、內江通商等條款,并設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換約。11月,桂良等與英、法、美代表分別簽訂了《通商章程善后條約》,規定:鴉片貿易合法化;海關對進出口貨物照時價值百抽五征稅;洋貨運銷內地,只納 2.5%子口稅,免征一切內地稅;聘用英國人幫辦海關稅務。但是,英法方面不容變易《天津條約》的各項條款,并堅持要在北京換約。
  《北京條約》的簽訂 英、法政府遠不滿足從《 天津條約 》攫取的種種特權 , 蓄意利用換約之機再次挑起戰爭 。1859年6月25日,英法聯軍突然向大沽炮臺進攻,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守軍英勇抵抗。激戰結果,英法聯軍慘遭失敗,損失艦艇多艘,死傷400多人,英艦隊司令J.何伯也受重傷。此役結束后,1860 年2月,英、法兩國政府分別再度任命額爾金和葛羅為全權代表,率領英軍1.5萬余人,法軍約 7000人,擴大侵華戰爭。而清政府則在大沽戰役獲勝后,幻想就此與英、法兩國罷兵言和,導致英法聯軍連續攻占大沽、天津,并兵臨北京城下。9 月22日,咸豐帝帶領后妃和一批官員倉皇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令其弟恭親王奕欣留守北京,負責和議。10月13日,英法聯軍攻入安定門,控制北京城。侵略軍一路燒殺搶掠,在清廷長期經營的圓明園大肆搶掠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并將園內建筑付之一炬 。10 月24、25日,奕欣分別與額爾金、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批準書,并訂立中英、中法《 北京條約 》。俄國自以 “調?!庇泄?,逼迫奕欣于11月14日訂立中俄《北京條約》,割占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并為進一步掠奪中國西部領土制造條約根據。1864年,俄國據此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
  中日甲午戰爭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 。簡稱甲午戰爭。1894年(光緒二十年)爆發,因按干支紀年為甲午年得名。
  日本挑起戰爭 189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清政府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淮軍2500人赴朝。日本亦派兵入朝。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授權駐朝公使大鳥圭介挑起釁端,發動侵略戰爭。當中日兩國向朝鮮出兵時,朝鮮政府和東學黨起義軍已簽訂休戰和約 。朝鮮政府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6月13日請求中國撤兵。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時撤兵。但日本決心擴大事端 ,繼續向朝鮮增派軍隊 ,并提出所謂共同“改革”朝鮮內政的方案。大鳥圭介于19日和20日,脅迫朝鮮政府廢除中朝通商條約,并驅逐中國軍隊出境。23日,日軍攻占朝鮮王宮,拘禁國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應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鳥指令大院君宣布廢除中朝兩國間的一切商約,并授權日軍驅逐屯駐牙山的清軍。當天,日本不宣而戰,在豐島海面擊沉中國運兵船高升號;同時日本陸軍向駐牙山中國軍隊發起進攻,挑起戰爭。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時宣戰。甲午戰爭開始。
  戰爭過程 中日甲午戰爭的整個過程,包括3個階段:
  第一階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朝鮮半島及海上進行,陸戰主要是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
  平壤之戰發生于9月15日,是雙方陸軍首次大規模作戰。戰斗在3個戰場同時展開:其一為大同江南岸戰場。日軍第九混成旅團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軍發起進攻。太原鎮總兵馬玉昆督隊英勇抗擊,日軍官兵死傷慘重。其二為玄武門外戰場。玄武門為日軍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優勢兵力。高州鎮總兵左寶貴登玄武門指揮,中炮犧牲。玄武門被日軍攻陷。其三為城西南戰場。野津道貫中將親率日本第五師團本隊,從平壤西南用炮火掩護步兵沖鋒,清軍馬隊進行反擊。至中午,日軍退回駐地。清軍總統(總指揮)葉志超貪生怕死,樹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軍撤退。6天里,清軍狂奔250千米,于21日渡鴨綠江回國。日軍占領朝鮮全境。
  黃海海戰發生于9月17日,是中日雙方海軍的一次主力決戰。發生于鴨綠江口大東溝(今遼寧東溝)附近海面。北洋艦隊參加戰斗的軍艦為10艘,日本海軍投入戰斗的軍艦則有12艘。中午開戰后,北洋艦隊重創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諸艦。但北洋艦隊中致遠艦亦受重傷,管帶鄧世昌為保護旗艦,下令向敵先鋒艦吉野猛沖,以求同歸于盡,不幸中敵魚雷,200余人犧牲。下午,北洋艦隊10艦中,沉四、逃二、傷二,只余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依然奮勇搏戰,并重創日本旗艦松島。戰至下午五時半,日本艦隊撤離戰場。
  第二階段,從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戰爭在遼東半島進行,有鴨綠江防之戰和金旅之戰。
  鴨綠江防之戰開始于10月24日,是清軍抗擊日軍入侵中國國土的首次保衛戰。清政府任命宋慶為諸軍總統。日軍進攻部隊是山縣有朋大將統率的第一軍。清軍不服宋慶調度,士氣不振,無抗敵決心。24日午前,日軍泅水過江。當夜又在虎山附近的鴨綠江中流架起浮橋,清軍竟無察覺。25日晨6時,日軍向虎山清軍陣地發起進攻。清軍守將馬金敘、聶士成率部奮勇還擊,因勢單力孤,傷亡重大,被迫撤出陣地,日軍遂占領虎山。其他清軍各部聞虎山失陷,不戰而逃。26日,日軍占領了九連城和安東縣(今丹東) 。在不到3天內,清朝重兵近3萬駐守的鴨綠江防線竟全線崩潰。
  金旅之戰也開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順口陷落,這是甲午戰爭期間中日雙方的關鍵一戰。日本第二軍開始在旅順后路上的花園口登陸。日軍的登陸活動歷時12天,清軍竟坐視不問。11月6日,日軍進占金州(在今遼寧大連)。7日,日軍分3路向大連灣進攻,清軍早已潰散,不戰而得大連灣。10天后,日軍開始向旅順進逼。18日,日軍前鋒進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揮拱衛軍奮勇抗御,將日軍擊退。是日,清軍總辦龔照玙竟置諸軍于不顧,乘魚雷艇逃往煙臺。22日,日軍占領旅順口并血洗全城。
  第三階段 ,從1894年11月22日至1895年4月17日。戰爭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兩個戰場進行,有威海衛之戰和遼東之戰。
  威海衛之戰是保衛北洋海軍根據地的防御戰,也是北洋艦隊對日的最后一戰。其時,威海衛港內尚有北洋海軍各種艦艇26艘。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軍開始在榮成龍須島登陸。30日,日軍集中兵力進攻威海衛南幫炮臺。由于兵力眾寡懸殊,南幫炮臺終被日軍攻占。2月3日日軍占領威海衛城,丁汝昌坐鎮指揮的劉公島成為孤島。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致書丁汝昌勸降,遭丁汝晶拒絕。5日凌晨,旗艦定遠中雷擱淺,仍做水炮臺使用,繼續搏戰。10日,定遠彈藥告罄,劉步蟾下令將艦炸沉,以免資敵,并自殺與艦共亡。11日,丁汝昌在主降將領的脅迫下,拒降自殺。12日,由美籍洋員浩威起草投降書,偽托丁汝昌的名義,送至日本旗艦。14日 ,威海營務處提調牛昶昞與伊東佑亨簽訂《劉公島降約》,規定將威海衛港內艦只、劉公島炮臺及島上所有軍械物資交給日軍。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遼東之戰持續的時間很長。自日軍突破清軍鴨綠江防線后,連占鳳凰城、岫巖、海城等地。清政府調兩江總督劉坤一為欽中日簽訂《馬關條約》(繪畫)差大臣督辦東征軍務,授以指揮關內外軍事的全權,并任命湖南巡撫吳大澄和宋慶為幫辦,以期挽回頹勢。從1895年1月17日,清軍先后4次發動收復海城之戰,皆遭挫敗。2月28日,日軍從海城分路進犯,先后攻占牛莊、營口、田莊臺。僅10天時間,清軍百余營6萬多人便從遼河東岸全線潰退。
  《馬關條約》的簽訂 隨著戰爭失利,清政府進一步加緊乞降活動。2月11日,決定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及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在馬關春帆樓簽訂《馬關條約》,包括《講和條約》11款,《另約》3款,《議訂專條》3款,以及《停戰展期專條》2款。該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同時也成為中國近代民族覺醒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八國聯軍
  1900年俄、英、美、德、法、日、意、奧等八國為鎮壓義和團運動而發動侵略中國戰爭所組織的聯軍。
  1900年,義和團運動迅猛發展,各國駐北京公使認為清政府已經無法控制局勢,決定聯合派兵鎮壓。1900年5月下旬~6月上旬,各國以“保護使館”為名,陸續派軍隊進入京、津。6月10日,聯軍2000余人在英國海軍中將E.西摩率領下由天津進犯北京。6月17日,聯軍攻陷大沽炮臺。7月14日陷天津,成立天津都統衙門。8月14日,八國聯軍(除德軍)2萬余人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光緒帝出逃。9月,德國元帥 A.von瓦德西率領德軍2萬到中國 ,并受任為聯軍統帥。聯軍陸續增至10萬,他們的侵略以北京為中心 ,南至正定,北至張家口,東至山海關,西至娘子關的廣大地區。八國聯軍在京津地區燒殺搶掠,暴行累累。在大沽周圍地區,繁華的大沽被夷為平地,塘沽“已無華人足跡”。在天津,聯軍恣意屠殺,搶劫財物。在北京,凡是義和團設過壇的房屋都被焚毀。當時,從公使、將軍直到傳教士、士兵都參與暴行。聯軍在搶劫財物后即毀滅罪證,甚至將搶來的東西造冊,然后當眾拍賣,再以官階高低分贓。瓦德西則從欽天監里將17世紀設制的古天文儀器掠至柏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也遭到毀壞和搶劫。翰林院所藏《永樂大典》,幾乎喪失凈盡,其他珍本圖書,共損毀4.6萬余冊。經過這次洗劫,中國“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同時,沙俄又單獨出兵17萬,占據了東三省的重要城市。次年9月《辛丑條約》簽訂以后 ,八國聯軍大部撤兵回國,但仍留一部常駐京津、津榆鐵路沿線。唯有沙俄軍隊拒不退出東三省,激起中國人民的拒俄運動。

清朝的不平等條約一共賠了多少銀子

哪幾個條約賠錢最多
  《辛丑條約》
  條約簡介: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亡圖存成了當時最緊迫的要求。1898年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維新運動失敗了,1900年又爆發了以農民為主體的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起自山東,迅速發展到直隸、天津、北京,引起帝國主義列強的恐慌。它們決定親自出兵鎮壓義和團,英、美、日、俄、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侵入中國,8月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攜帶光緒皇帝及親信臣從倉皇出逃西安。清朝統治者公然出賣義和團,迫不及待地向帝國主義求和。
  1900年10月,法國率先提出懲治禍首、賠款、拆除大沽炮臺等六項要求,作為與清政府談判的基礎。經各國公使多次會議加以補充、修改,12月24日11國(八國之外加上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共同向清廷提出《議和大綱》12條。清政府完全接受。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9月7日,奕?、李鴻章全權代表清政府,同這11個國家在北京正式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各國和約》,簡稱《辛丑條約》(因這一年是農歷辛丑年而得名)。
  《辛丑條約》共12款,另有19個附件,主要內容有:1.賠款。中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2.劃定使館區。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3.拆炮臺、駐軍隊。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臺,外國可在自山海關至北京沿鐵路的12個地方駐扎軍隊。4.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斗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敘用。凡發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5.對德、日“謝罪”。清政府分派親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牌坊。6.懲治附合過義和團的官員。從中央到地方被監禁、流放、處死的官員共百多人。7.設立外務部。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交涉的專門機構。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精神屈辱最深沉,從而給中國人民帶來空前災難的不平等條約。它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地位的進一步加深。
  條約原文:
  一九○一年九月七日,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北京。
  大清欽命全權大臣便宜行事總理外務部事務和碩慶親王;
  大清欽差全權大臣便宜行事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北洋大臣直隸
  總督部堂一等肅毅伯李鴻章;
  大德欽差駐扎中華便宜行事大臣穆默;
  大奧欽差駐扎中華便宜行事全權大臣齊干
  大比欽差駐扎中華便宜行事全權大臣姚士登;
  大日欽差駐扎中華全權大臣葛絡干;
  大美國欽差特辦議和事宜全權大臣柔克義;
  大法欽差全權大臣駐扎中國京都總理本國事務便宜行事鮑渥;
  大英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薩道義;
  大義欽差駐扎中華大臣世襲侯爵薩爾瓦葛;
  大日本國欽差全權大臣小村壽太郎;
  大和欽差駐扎中華便宜行事全權大臣克羅伯;
  大俄欽命全權大臣內廷大夫格爾思;
  今日會同聲明,核定大清國按西歷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歷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內各款,當經大清國大皇帝于西歷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即中歷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降旨全行照允,足適諸國之意妥辦(附件一)。
  第一款
  一、大德國欽差男爵克大臣被戕害一事,前于西歷本年六月初九日,即中歷四月二十三日,奉諭旨(附件二)欽派醇親王載灃為頭等專使大臣赴大德國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國大皇帝暨國家惋惜之意。醇親王已遵旨于西歷本年七月十二日,即中歷五月二十七日,自北京起程。
  第一款
  二、大清國國家業已聲明,在遇害處所,豎立銘志之碑,與克大臣品位相配,列敘大清國大皇帝惋惜兇事之旨,書以辣丁、德、漢各文。前于西歷本年七月二十二日,即中歷六月初七日,經大清國欽差全權大臣文致大德國欽差全權大臣(附件三),現于遇害處所,建立牌坊一座,足滿街衢,已于西歷本年六月二十五日,即中歷五月初十日興工。
  第二款
  一、懲辦傷害諸國國家及人民之首禍諸臣,將西歷本年二月十三、二十一等日,即中歷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本年正月初三等日,先后降旨,所定罪名,開列于后(附件四、五、六):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均定斬監候罪名,又約定如皇上以為應加恩貸其一死,即發往新疆,永遠監禁,永不減免;莊親王載勛、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書趙舒翹,均定為賜令自盡;山西巡撫毓賢、禮部尚書啟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均定為即行正法;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剛毅、大學士徐桐、前四川總督李秉衡,均已身故,追奪原官,即行革職。又兵部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吏部左侍郎許景澄、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聯元、太常寺卿袁昶,因上年力駁殊悖諸國義法極惡之罪被害,于西歷本年二月十三日,即中歷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奉上諭開復原官,以示昭雪(附件七)。莊親王載勛已于西歷本年二月二十一日,即中歷正月初三日,英年、趙舒翹已于二十四日,即初六日,均自盡;毓賢已于二十二日,即初四日,啟秀、徐承煜已于二十六日,即初八日,均正法。又西歷本年二月十三日,即中歷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上諭,將甘肅提督董福祥革職,候應得罪名定讞懲辦。西歷本年四月二十九、六月初三、八月十九等日,即中歷三月十一、四月十七、七月初六等日,先后降旨,將上年夏間兇慘案內,所有承認獲咎之各外省官員,分別懲辦。
  第二款
  二、西歷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歷二十七年七月初六日上渝,將諸國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鎮,停止文武各等考試五年(附件八)。
  第三款
  因大日本國使館書記生杉山彬被害,大清國大皇帝從優榮之典,已于西歷本年六月十八日,即中歷五月初三日,降旨簡派戶部侍郎那桐為專使大臣赴大日本國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國大皇帝及國家惋惜之意(附件九)。
  第四款
  大清國國家允定,在于諸國被污瀆及挖掘各墳塋,建立滌垢雪侮之碑,已與諸國全權大臣會同商定,其碑由各該國使館督建,并由中國國家付給估算各費銀兩,京師一帶,每處一萬兩,外省,每處五千兩。此項銀兩,業已付清。茲將建碑之墳塋,開列清單附后(附件十)。
  第五款
  大清國國家允定,不準將軍火暨專為制造軍火各種器料運入中國境內,已于西歷本年八月二十五日,即中歷二十七年七月十二日,降旨禁止進口二年。嗣后如諸國以為有仍應續禁之處,亦可降旨將二年之限續展(附件十一)。
  第六款
  按照西歷本年五月二十九日,即中歷四月十二日上渝,大清國大皇帝允定,付諸國償款海關銀四百五十兆兩。此款系西歷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歷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條款內第二款所載之各國、各會、各人及中國人民之賠償總數(附件十二)。
  甲、此四百五十兆系照海關銀兩市價易為金款,此市價按諸國各金錢之價易金如左:海關銀一兩,即德國三馬克零五五;即奧國三克勒尼五九五;即美國圓零七四二;即法國三佛郎克七五;即英國三先令;即日本一圓四零七;即荷蘭國一弗樂林七九六;即俄國一魯布四一二,俄國魯布按金平算,即十七多里亞四二四。
  此四百五十兆按年息四厘,正本由中國分三十九年,按后附之表各章清還(附件十三)。本息用金付給,或按應還日期之市價易金付給。還本于一千九百零二年正月初一日起,一千九百四十年終止。還本各款,應按每屆一年付還,初次定于一千九百零三年正月初一日付還。利息由一千九百零一年七月初一日起算,惟中國國家亦可將所欠首六個月至一千九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息,展在自一千九百零二年正月初一日起,于三年內付還,但所展息款之利,亦應按年四厘付清。又利息每屆六個月付給,初次定于一千九百零二年七月初一日付給。
  乙、此欠款一切事宜,均在上海辦理如后:諸國各派銀行董事一名,會同將所有由該管之中國官員付給之本利總數收存,分給有干涉者,該銀行出付回執。
  丙、由中國國家將全數保票一紙交付駐京諸國欽差領銜大臣手內,此保票以后分作零票,每票上各由中國特派之官員畫押。此節以及發票一切事宜,應由以上所述之銀行董事各遵本國飭令而行。
  丁、付還保票財源各進款,應每月給銀行董事收存。
  戊、所定承擔保票之財源,開列于后:
  一、新關各進款,俟前已作為擔保之借款各本利付給之后余剩者,又進口貨稅增至切實值百抽五,將所增之數加之,所有向例進口免稅各貨,除外國運來之米及各雜色糧面并金銀以及金銀各錢外,均應列入切實值百抽五貨內。
  二、所有常關各進款,在各通商口岸之常關,均歸新關管理。
  三、所有鹽政各進項,除歸還前泰西借款一宗外,余剩一并歸入。
  至進口貨稅增至切實值百抽五,諸國現允可行,惟須二端:一、將現在照估價抽收進口各稅,凡能改者,皆當急速改為按件抽稅幾何。定辦改稅一層如后:
  為估算貨價之基,應以一千八百九十七、八、九三年卸貨時各貨牽算價值,乃開除進口稅及雜費總數之市價。其未改以前,各該稅仍照估價征收。二、北河、黃浦兩水路,均應改善,中國國家即應撥款相助。
  增稅一層,俟此條款畫押日兩個月后,即行開辦,除在此畫押日期后至遲十日已在途間之貨外,概不得免抽。
  第七款
  大清國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并獨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使館界線,于附件之圖上標明如后(附件十四):東面之線系崇文門大街,圖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北面圖上系五、六、七、八、九、十等字之線;西面圓上系一、二、三、四、五等字之線;南面圖上系十二、一等字之線,此線循城墻南址隨城垛而畫。按照西歷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歷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內后附之條款,中國國家應允,諸國分應自主,常留兵隊,分保使館。
  第八款
  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現已設法照辦。
  第九款
  按照西歷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歷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內后附之條款,中國國家應允,由諸國分應主辦,會同酌定數處,留兵駐守,以保京師至海通道無斷絕之虞。今諸國駐守之處系:黃村、郎坊、楊村、天津、軍糧城、塘沽、蘆臺、唐山、灤州、昌黎、秦皇島、山海關。
  第十款
  大清國國家允定兩年之久,在各府、廳、州、縣,將以后所述之上諭頒行布告:
  一、西歷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歷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諭,以永禁或設或入與諸國仇敵之會,違者皆斬(附件十五)。
  二、西歷本年二月十三、二十一、四月二十九、八月十九等日,即中歷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本年正月初三、三月十一、七月初六等日上諭一道,犯罪之人如何懲辦之處,均一一載明。
  三、西歷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歷七月初六日上諭,以諸國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鎮,停止文、武各等考試。
  四、西歷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歷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諭,以各省督撫、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屬境內,均有保平安之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否則該管之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亦不得開脫,別給獎敘(附件十六)。
  以上諭旨,現于中國全境漸次張貼。
  第十一款
  大清國國家允定,將通商行船各條約內,諸國視為應行商改之處,及有關通商各他事宜,均行議商,以期妥善簡易?,F按照第六款賠償事宜,約定中國國家應允,襄辦改善北河、黃浦兩水路,其襄辦各節如左:
  一、北河改善河道,在一千八百九十八年,會同中國國家所興各工,近由諸國派員重修,一候治理天津事務交還之后,即可由中國國家派員與諸國所派之員會辦,中國國家應付海關銀每年六萬兩,以養其工。
  二、現設立黃浦河道局,經管整理改善水道各工。所派該局各員,均代中國暨諸國保守在滬所有通商之利益。預估后二十年,該局各工及經管各費,應每年支用海關銀四十六萬兩。此數平分,半由中國國家付給,半由外國各干涉者出資。該局員差并權責及進款之詳細各節,皆于后附文件內列明(附件十七)。
  第十二款
  西歷本年七月二十四日,即中歷六月初九日,降旨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按照諸國酌定,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此上諭內已簡派外務部各王大臣矣(附件十八)。且變通諸國欽差大臣覲見禮節,均已商定,由中國全權大臣屢次照會在案,此照會在后附之節略內述明(附件十九)。
  茲特為議明,以上所述各語及后附諸國全權大臣所發之文牘,均系以法文為憑。
  大清國國家既如此,按以上所述西歷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歷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內各款,足適諸國之意妥辦,則中國愿將一千九百年夏間變亂所生之局勢完結,諸國亦照允隨行。是以諸國全權大臣現奉各本國政府之命,代為聲明,除第七款所述之防守使館兵隊外,諸國兵隊即于西歷一千九百零一年九月十七日,即中歷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五日,全由京城撤退,并除第九款所述各處外,亦于西歷一千九百零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即中歷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由直隸省撤退。今將以上條款繕定同文十二分,均由諸國、中國全權大臣畫押,諸國全權大臣各存一分,中國全權大臣收存一份。
  一千九百零一年九月初七日
  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在北京定立
  附件一
  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奉旨,奕?、李鴻章電悉、覽,所奏十二條大綱,應即照允,欽此。
  附件二
  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諭旨,醇親王載灃,著授為頭等專使大臣,前赴大德國敬謹將命,前內閣侍讀學士張翼,副都統蔭昌,均著隨同前往,參贊一切,欽此。
  附件三
  為照覆事:本年五月初三日接準貴大臣照稱:“和議總綱第一款載明,原任德國克大臣被害處所樹立銘志之碑一節,章京瑞良、候選道聯芳,奉派辦理。該章京等早經向本署開商,議及此碑應如何做法。屢商議間,又稱愿在被害處所用大理石樹立牌坊一座,東西寬滿崇文門大街,因材料難于轉運,做工多需時日,又設別法,將他處現有之牌樓移至被害處所樹立,或立一新牌樓,或挪用舊有者,均應聽候本國裁奪。本大臣當經電詢本國國家意向。茲奉回諭,德國大皇帝意旨親裁,仍應新設牌坊一座,足滿街衢等因,自應剴切請迅速妥辦,以便立刻興工?!钡纫蚯皝?。本王大臣當即札飭該章京等遵照辦理。據報“已于五月初十日開工,先筑地基,其開山鑿石,轉運料件,在均須時日,惟有督飭工人,盡力妥速辦理。”等語。除飭將全工隨時稟商外,相應照復貴大臣查照可也。須至照會者。
  光緒二十七年六月初七日
  附件四
  十二月二十五日上諭:京師自五月以來,拳匪倡亂,開釁友邦?,F經奕?、李鴻章與各國使臣在京議和大綱草約業已畫押。追思肇禍之始,實由諸王大臣昏謬無知,囂張跋扈,深信邪術,挾制朝廷,于剿辦拳匪之諭,抗不遵行,反縱信拳匪,妄行攻戰,以致邪焰大張,聚數萬匪徒于肘腋之下,勢不可遏。復主令鹵莽將卒,圍攻使館,竟至數月之間,釀成奇禍,社稷阽危,陵廟震驚,地方蹂躪,生民涂炭,朕與皇太后危險情形,不堪言狀,至今痛心疾首,悲憤交深。是諸王大臣信邪縱匪,上危宗社,下禍黎元,自問當得何罪。前經兩降諭旨,尚覺法輕情重,不足蔽辜,應再分別等差,加以懲處。已革莊親王載勛,縱容拳匪,圍攻使館,擅出違約告示,又輕信匪言,枉殺多命,實屬愚暴冥頑,著賜令自盡,派署左都御史葛寶華前往監視。已革端郡王載漪,倡率諸王貝勒,輕信拳匪,妄言主戰,至肇釁端,罪實難辭;降調輔國公載瀾,隨同載勛,妄出違約告示,咎亦應得,著革去爵職;惟念俱屬懿親,特予加恩,均著發往新疆,永遠監禁,先行派員看管。已革巡撫毓賢,前在山東巡撫任內,妄信拳匪邪術,至京為之揄揚,以至諸王大臣受其煽惑,及在山西巡撫任內,復戕害教士、教民多命,尤屬昏謬兇殘,罪魁禍首,前已遣發新疆,計行抵甘肅,著傳旨即行正法,并派按察使何福?監視行刑。前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剛毅,袒庇拳匪,釀成巨禍,并會出違約告示,本應置之重典,惟現已病故,著追奪原官,即行革職。革職留任甘肅提督董福祥,統兵入衛,紀律不嚴,又不諳交涉,率意鹵莽,雖圍攻使館,系由該革王等指使,究難辭咎,本應重懲,姑念在甘肅素著勞績,回漢悅服,格外從寬,著即行革職。降調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于載勛擅出違約告示,曾經阻止,情尚可原,惟未能力爭,究難辭咎,著加恩革職,定為斬監候罪名。革職留任刑部尚書趙舒翹,平日尚無嫉視外交之意,前查辦拳匪,亦無庇縱之詞,惟究屬草率貽誤,著加恩革職,定為斬監候罪名。英年、趙舒翹均著先在陜西省監禁。大學士徐桐,降調前四川總督李秉衡,均已殉難身故,為貽人口實,均著革職并將恤典撤銷。經此次降旨以后,凡我友邦,當共諒拳匪肇禍,實由禍首激迫而成,決非朝廷本意,朕懲辦禍首諸人,并無輕縱,即天下臣民,亦曉然于此案之關系重大也。欽此。
  附件五
  十二月二十五日上諭:禮部尚書啟秀、前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均著先行革職,著奕?、李鴻章查明所犯確據,即行奏明,從嚴懲辦。欽此。
  附件六
  光緒二十七年正月初三日內閣奉上諭:此案禍首諸臣,昨已降旨,分別嚴行懲辦。茲據奕?、李鴻章電奏,按照各國全權大臣照會,尚須加重,懇請酌奪等語。除載勛已賜令自盡,毓賢已飭即行正法,均各派員前往監視外,載漪、載瀾均定為斬監候罪名,惟念誼屬懿親,特予加恩發往極邊新疆,永遠監禁,即日派員押解起程。剛毅情罪較重,應定為斬立決,業經病故,免其置議。英年、趙舒翹昨已定為斬監候,著即賜令自盡,派陜西巡撫岑春煊前往監視。啟秀、徐承煜,各國指稱力庇拳匪,專與洋人為難,昨已革職,著奕?、李鴻章照會各國交回,即行正法,派刑部堂官監視。徐桐輕信拳匪,貽誤大局,李秉衡好為高論,固執釀禍,均應定為斬監候,惟念臨難自盡,業經革職,撤銷恤典,應免再議。至首禍諸人,所犯罪狀,已于前旨內逐一明白聲敘矣。欽此。
  附件七
  十二月二十五日上諭:本年五月間拳匪倡亂,勢日鴟張,朝廷以剿撫兩難,疊次召見臣工,以期折衷一是。乃兵部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吏部左侍郎許景澄、內閣學士聯元、太常寺卿袁昶,經朕一再垂詢,詞意均涉兩可,而首禍諸臣,遂乘機誣陷,交章參劾,以致身罹重辟。惟念徐用儀等宣力有年,平日辦理交涉事件,亦能和衷,尚著勞?,應即加恩,徐用儀、立山、許景澄、聯元、袁昶均著開復原官,該部知道。欽此。
  附件八
  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初六日內閣奉上諭:本日奕?、李鴻章具奏,各國議定,滋事地方停止文武考試各五年一折,據稱順天、太原地方鄉試,仍應停止;其單開山西省之太原府、忻州、太谷縣、大同府、汾州府、孝義縣、曲沃縣、大寧縣、河津縣、岳陽縣、朔平府、文水縣、壽陽縣、平陽府、長子縣、高平縣、澤州府、隰州、蒲縣、絳州、歸化城、綏遠城;河南省之南陽府、光州;浙江省之衢州府;直隸省之北京、順天府、保定府、永清縣、天津府、順德府、望都縣、獲鹿縣、新安縣、通州、武邑縣、景州、灤平縣;東三省之盛京、甲子廠、連山、徐慶街、北林子、呼蘭城;陜西省之寧羌州;湖南省之衡州府等地方,均應停止文武考試五年。著各該省督撫、學政,遵照辦理,出示曉諭。欽此。
  附件九
  五月初三日接準西安軍機處東電內開:奉旨:“戶部右侍郎那桐著賞給頭品頂戴,授為專使大臣,前往大日本國敬謹將命。欽此。”應照會貴大臣,請煩查照,須至照會者。光緒二十七年五月初四日
  附件十
  京都左近被污瀆之諸國墳塋清單:
  英國墳塋一處,法國墳塋五處,俄國墳塋一處,共計七處。
  附件十一
  七月十二日奉上渝:各省將軍、督撫暨各關監督,先于兩年內,將所有外洋軍火及專為制造軍火器料,一概不準販運進口,該部知道。欽此。
  附件十二
  為照復事:四月初七日準貴大臣照會內開:“西歷本年五月初七日,即中歷三月十九日,照會貴王大臣以賠款一事,各國所出款項及公私各虧,結至西歷本年七月初一日,即中歷五月十六日,共約計銀數在四百五十兆兩上下等語在案。旋準復文內稱:中國國家擬按月攤還一百二十五萬兩,將此四百五十兆之數歸清等因。諸國全權大臣已將此節詳達各本國政府查照矣。惟中國國家所擬按月攤還之總數,不過僅足賠款之本而已,并未算及利息,是以應請貴王大臣,再行酌核,本領銜大臣相應文請貴王大臣將中國國家于此事主見,從速示復可也?!钡纫驕蚀恕2橘r款一事,業于前次照會中將中國艱窘情形布達。茲準來文,以所擬每年付銀一千五百萬兩,三十年攤完,僅足賠款之本,詢及利息一節,如何主見,本王大臣擬按周年四厘加息,已經電奏;奉旨,“各國償款四百五十兆四厘息,應準照辦。欽此?!敝攽獨J遵知照。惟中國財力過于短絀,所能籌撥者,仍只每年一千五百萬兩之??睿扔诒俱y外須付利息,只得將三十年之限,寬展其期,上半期每年所付之一千五百萬兩,作為還本,下半期每年所付之一千五百萬兩,作為付利,俟付足日停止。付款之事,仍由稅務司經理。其付利一層,應按照上年還本若干,次年減利若干核算??煞袢绱朔制谶€本付利,抑或于每年一千五百萬內將若干分為還本,若干分為付利,一切詳細辦法尚須妥議商定。再中國既允如數歸本,復允加利,則賠款一事,可謂已經實在,各國撤兵之期,務望早日示知,不勝企望之至。理合備文照復貴大臣,迅速轉知諸國全權大臣查照。須至照復者。
  右照會
  大日國欽差領銜全權大臣葛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二日
  附件十四
  使館界線說帖
  1字處,在城墻上正陽門樓東一百英尺,自此處界線往北,稍偏二百十六英尺,至3字處。
  2字處,在大清門前周棋盤街白石欄東南角,自此界線順石欄東面往北,稍偏三百十英尺,至3字處。
  3字處,在東交民巷北界線相交處,自此界線循東交民巷北墻根六百四十一英尺半,至4字處。
  4字處,在兵部街西一百四十六英尺(系隨東交民巷北邊而量),自此界線往北,或循房式凸凹而畫,無房處或取直而畫,計長二千一百五十二英尺,其線與兵部街并列,北首距皇城外墻對兵部街柵欄門西一百五十七英尺,至5字處。
  5字處,在皇城外墻南面距對兵部街柵欄門西一百五十七英尺,自此界線順皇墻往東一千二百八十八英尺,至6字處。
  6字處,在皇城外墻東南角,自此界線循皇城往北二百十八英尺,至7字處。
  7字處,在皇城外墻與皇城相交處,自此界線順皇城往東六百八十一英尺,至8字處。
  8字處,在皇城東南角,自此界線順皇城往北六十五英尺,至9字處。
  9字處,在距皇城東南角北六十五英尺,自此界線直往正東四千零十英尺,至10字處。
  10字處,在崇文門大街路西,距與長安街相交處北三百英尺,自此界線往南順大街西,至11字處。
  11字處,在城墻上即系崇文門西北角,自此界線順城墻往西門,西馬道在內,至12字處。
  12字處,在城墻上距崇文門樓西一百英尺,自此界線按圖上所畫之線順城墻南面,城垛亦在內,至1字處。
  附件十五
  上諭:各省匪徒借滅洋為名,糾眾立會,攻擊各國人民,迭經降旨嚴禁,不啻三令五申,乃近年山東各屬,竟有大刀會、義和拳等名目,到處傳習,肆行殺掠,蔓延直境,闌入京師,以致焚毀教堂、各國人民各項房產等業,圍攻使館,開罪鄰邦,貽誤大局。朕以保護未至,負疚滋深,爾百姓平日食毛踐土,具受國恩,乃敢逞其好勇斗狠之私,習為符咒邪妄之術,拒捕戕官,殺害各國人民,肆無忌憚,遂爾肇此奇禍,上貽君父之憂,追念之余,尤深痛恨。業經嚴飭各路統兵大臣,實力剿辦,務凈根株,并將縱庇義和拳之王大臣,各照應得之罪,分別輕重,盡法嚴懲,殺害凌虐各國人民之城鎮,概停文武各項考試五年,以示懲儆。惟恐鄉僻愚民,尚未周知,特再嚴行申禁,以免不教而誅。爾軍民人等須知結黨入會,例禁綦嚴,列朝辦理會匪之案,從未稍寬。況各國皆屬友邦,教民亦系赤子,朝廷一視同仁,毫無歧視。無論民、教,即或果有被欺情事,亦應呈報官司,聽候持平判斷,何得輕聽謠傳,藐視刑章,逮事敗之后,黠者遠揚,懦者受戮,法所難容,情實可憫。自此次嚴諭之后,各宜悔悟自新,痛改舊習。如再有怙惡不悛之徒,私立、擅入仇視各國人民各會,持械格斗,公然劫掠,將首從各犯,嚴密查拿,盡法懲治,決不寬貸。各省將軍、督撫大吏,均有牧民之責,務各嚴飭所屬,剴切曉諭,并將此次諭旨,刊刻謄黃,遍行張貼,務使家喻戶曉,勉為善民,以無負朝廷諄諄誥誡,辟以止辟之至意。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附件十六 上諭:中外訂約以來,各國人民準入內地,載在條約。朝廷慎固邦交,迭經諭飭各省,實力保護。乃地方官漫不經心,以致匪徒肆行,滋擾傷害各國人民之案,層見迭出。朕惟薄德,無以化導愚民,良深引疚,而地方各官,平日于洋務不知講求,于交涉罔知大體,以至燎原引火,貽害君國,撫心自問,當亦難安。自今以往,其各振刷精神,捐除成見。須知修好睦鄰,古今通義,遠人來華,或通商以懋遷有無,或游歷以增長學識,即傳教之士,亦以勸人行善為本,梯山航海,備極艱辛。我中國既稱禮義之邦,宜盡賓主之誼,況近年華民出洋者,不下數十萬人,身家財產,悉賴各國保全,即以報施而論,亦豈得稍存歧視。著再責成各直省文武大吏,通飭所屬,遇有各國官民入境,務須切實照料保護。倘有不逞之徒,凌虐戕害各國人民,立即馳往彈壓,獲犯

相關推薦:

不平等條約賠償金(辛丑條約給哪個國家)

限制類外商投資項目知識(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

影響公司聲譽賠償(員工損害公司名譽權怎么辦)

工作解散如何賠償(公司解散員工應如何獲得賠償)

誹謗公司賠償(員工離職后給公司造謠中傷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