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可以添墳嗎
十月初一可以添墳。但是一般人們約定成俗:一年中有這么三個祭奠先人的日子:清明節(也稱寒食)、農歷七月初一(也叫鬼節)、農歷十月一。
一般都是前三天和后三天中的任意一天(逝世沒過一百天的不用過上邊的三個日子)。 當然還有大年三十要上墳,有些地方大年初二還要把請回家的先人再送回去。
添墳時間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即上午9時后到下午三時前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因為此時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或身體弱的人,在陰氣重的傍晚祭祀,可能會影響運勢。所以一定要注意如果要在清明節當天掃墓,盡早在下午三點前完事。
擴展資料
清明節上墳添土講究:
在農村,清明節去上墳,如果看到墳頭土流失破舊不堪,那孝順的后輩就想給墳墓添幾把新土。不過要注意以下幾點,以免犯了忌諱。
一、添土位置
清明節上墳添土一般都是在墳頭的左邊或者右邊。一般左右就是棺木的擺放位置,棺頭即為墳后,死者腳的方向即為正面,也就是立碑處。正面和后面不能取土添墳,頭部和正面不能動土。動了就是對死者的大不敬。不宜在墳墓的西北方位取土,西北方象征著天,另一方面也象征著墓主人的祖先,不能在此動土。
添新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絕對不允許在墓碑的正面或是后面取土添墳,如果不小心這樣做了就是對先人逝者的不敬。另外就是不宜在墳墓的西北方位取土,之所以不允許是因為西北方象征著天,另一方面也象征著墓主人的祖先,所以一定不要在這幾個地方取土添墳,記住這些也避免對逝者和先人的尊重。
二、添土多少
在我們的農村里,農村人農村人上墳添土都要帶上鐵掀的,添新土也有一定的講究的,一般都是添三鐵锨即可。而且必須撒在墳上,千萬不能拍或是扣在墳上,拍或是扣是對先人逝者的大不敬,也是子孫對祖先們不孝的表現。
三、老人、幼兒、病人、孕婦等體質弱者不宜參加添土
清明節與中元節、寒衣節并稱為中國三大“鬼”節。強旺者喜克,為旺而有制主功名利祿;衰弱者忌克,為衰而受克主病災破敗,會產生一定的負能量。從而老人、幼兒、病人、孕婦等體質弱者不宜參加添土。
寒衣節的傳說故事_寒衣節當天要上墳嗎
寒衣節,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于周代。下面是我整理的寒衣節的 傳說 故事 _寒衣節當天要上墳嗎,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
更多寒衣節相關內容推薦↓↓↓
寒衣節的講究與注意事項
關于寒衣節燒寒衣是什么時間
寒衣節送寒衣的意義是什么
不得不看的寒衣節禁忌有哪些
寒衣節的傳說故事
蔡莫燒紙的故事
蔡倫剛發明造紙時,買賣很好。
蔡倫的嫂子慧娘就讓丈夫蔡莫向蔡倫學習造紙。回來開了一家造紙廠,但蔡莫造的紙,質量不好,賣不出去,二人很著急。后來,慧娘想了一個辦法,擺脫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蔡莫傷心欲絕,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邊燒紙邊哭訴:“我跟弟弟學造紙,不用心,造的紙質量太差了,竟把你氣病了。我要把這紙燒成灰,來解心頭之恨?!彼麩炅擞直砑垷?,燒了一陣之后,只聽見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門開開,我回來了?!边@可把人們嚇呆了,人們把棺材打開,慧娘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慧娘唱了很多遍說:“剛才我是鬼,現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陰間,閻王就讓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錢,就有許多小鬼幫我,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錢,我把全部的錢都送了他,他就開了地府后門,放我回來了?!辈棠b作糊涂:“我并沒有送錢給你啊?”慧娘說:“你燒的紙就是陰間的錢。”這樣一說,蔡莫又抱了幾捆紙,燒給他的父母。
在場的人們一聽,便以為燒紙有很大的好處,都向蔡莫買紙。慧娘慷慨地送給鄉親,這事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鄉親都來買蔡家的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不到兩天,積壓的紙被搶購一空。慧娘“還陽”那一天正是農歷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因先秦的迎冬禮儀脫胎而成
據《禮記?月令》記,農歷十月是 立冬 的月份。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返回,要獎賞為國捐軀者,并撫恤他們的妻子兒女。已經死去的人怎么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當是題中應有之義,上行下效,遂相沿成習。不過這種觀點只能停留在推論上,因為有關民間于十月初一"燒獻""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記載,直到宋代才出現于文人的風土記述中,如果說寒衣節是先秦時就形成的,那就很難對這么長一段時間內的記錄空白作出合理解釋。所以,也有人推斷寒衣節俗的形成不會早于宋代。
朱元璋“授衣”傳說
農歷十月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月份,此時正是稻谷收獲進倉之際,“是月也,天子始裘”(《禮記?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來臨。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并把剛收獲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御寒冷?!薄昂鹿潯庇纱硕鴣?。人們還在加衣避寒的同時,也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游子,以示牽掛和關懷。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傳,秦時江南松江府孟、姜兩家,種葫蘆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來,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尋到長城腳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墻里。孟姜女悲憤交加,向長城晝夜痛哭,終于感天動地,哭倒長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來,這段忠貞 愛情故事 廣為流傳。
寒衣節是鬼節嗎
寒衣節是中國的三大鬼節之一,另外還有 清明 節、中元節。
寒衣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燒寒衣這一傳統民俗,要特別認真細致。這種行動雖然看來好笑,卻也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崇敬,屬于一種精神上的寄托,寄托著人們美好的祝愿跟向往。
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人們會在這一天,給心愛的人還有父母、孩子送去暖和的衣服,準備過冬。
冬天來臨之前給你的先人送去一份溫暖,你的先人會有很多欣慰,不枉他們對后代的辛勤栽培,實際上也是向你的后人傳遞一份孝老敬老的美德。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長大后雖然離開了父母,但父母永遠是對我們很重要的人。
寒衣節當天要上墳嗎
寒衣節當天能上墳,但不是必須當天必須上墳。
細數一年內之上墳日,分別為 清明節 、農歷十月初一、臘月三十及正月十五。對于信奉“入土為安”的國人來說,墳是逝者安息之地,也是后人憑吊之處。臘月三十、正月十五上墳,是請老地老母(即老祖宗)一起回家歡歡喜喜地過年過節。而清明節、寒衣節上墳,為的是緬懷先人、抒發幽思。這兩個上墳日尚有“新墳”、“舊墳”之說。僅就寒衣節上墳而論,十月初一當天上舊墳,前一日上新墳(即親人亡故三年以內的墳)。老黃縣人習慣將十月初一上墳稱作“上月日墳”。
寒衣節上墳要注意什么
1、不能為突然死亡的人祭拜。
2、祭拜在祠堂中或牌位前,在這里的天魂可以時刻溝通到,則無論早晚都可以。
3、無祠堂無牌位,在少有人的路口(或路邊),僅有晚上能順利溝通到天魂,則僅在晚上祭拜。
4、在祠堂或牌位前祭拜時并無太多其他流程,上香三支,燒紙時呼喚祖先并許愿庇佑家人即可
5、在地上結界,畫一個不封閉有小開口的圓圈,讓先人能夠獲取祭拜福報;
6、先在圈外燒些紙,犒賞五方土地和虛空過往;
7、在圈內燒紙,請土地和虛空過往將這些福報帶給先人;
8、燒紙時可向祖先許愿保佑。
寒衣節的傳說故事相關 文章 :
★ 寒衣節為什么要上墳
★ 寒衣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 寒衣節的傳說故事是什么
★ 關于寒衣節燒紙講究什么
★ 寒衣節的來歷及傳說
★ 寒衣節的風俗禁忌
★ 關于寒衣節的傳說故事
★ 寒衣節的注意事項與禁忌
★ 寒衣節的來歷簡介
★ 寒衣節的起源是什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上新墳有哪些規矩?
上新墳有哪些規矩?
老墳用白紙,新墳是紅紙。 新墳不過社(社是農歷2月或者指“春分”這個節氣)這是一般的。
要說具體情況那得看當地民俗了。
上新墳的忌諱
老墳用白紙,新墳是紅紙。 新墳不過社(社是農歷2月或者指“春分”這個節氣)這是一般的。 要說具體情況那得看當地民俗了。
新墳什么時候掛冬,有講究嗎?
每年的農歷(陰歷)十月初一,都是咱們民間時歲節令中的一個重要節日,老北京人說到這天兒時,都會說“過十月一”。2014年11月22日,陰歷十月初一,寒衣節。
這天頂要緊的事兒就是祭祀先人亡者并捎寄寒衣,這么著又管這天兒叫“寒衣節”?!昂鹿潯边€叫“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燒衣節”、“秋祭”,還有人管這天叫“鬼頭日”,跟“清明節”和“中元節”一塊兒按老令兒的說法,是一年中的三大“鬼節”(注:【清明節】、【中元節】筆者另有專文細說,這里不復贅述)。
咱們國家講究“寒衣節”風俗的地界兒挺廣,筆者挨這兒只是跟您聊聊咱老北京人的“寒衣節”。
在老北京話兒里有句【媽媽令兒】“十月一,送寒衣”說的就是這事兒。這節令寄托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咱還是先說說這名詞的由來:
寒衣:原義是指說挨冬季里抵御寒冷的衣物,挨這個節令里更多的則是象征性的意義。人們為亡者制作的冥衣褲鞋帽鋪蓋等物品多為紙質材料,少有拿實在布料做燒活的。
燒:本是“捎帶”、“捎寄”中的“捎”字的諧音,又契合了“燒獻焚化”的含義。人們為區分陰陽兩界的實際應用,就把所有以火焚之的祭祀用品統稱為“燒”活。雖用“燒”字,可還是希望其意義是“捎”。這節令無意中給“燒”字添加了新的義項。
“寒衣節”是以祭祀先人亡者為主要活動的“鬼節”,這風俗由來已久??衫陷厓旱娜藗優樯秵翁暨@么個日子口祭祀先人亡者呢?這里面還真有套說辭。
首先說,陰歷十月正是谷物收獲進倉的時辰。咱中華民族講究的就是個“孝順和敬上”,有了新的收獲自然是想著先讓先輩們嘗新,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把新收獲的各種谷物做成糕點熱羹祭獻,希望先人亡者的靈魂能回來品嘗鮮品。
十月初一,是進入冬仨月的頭一天,介這兒往后的氣候慢慢兒的寒冷了。當冷空氣來襲,人們在裹上厚棉襖的同時,想起故去的親人們也該新增衣裳了。古人們在祭祀先人亡者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供品外,又多了一種供物“冥衣”。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燒獻焚化給先人亡者,叫做“送寒衣”。
據【禮記·月令】記,陰歷十月是立冬的月份。立冬這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都城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回宮,想著要獎賞為國捐軀者,并撫恤他們的妻子兒女。那故去的人怎么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當是題中應有之義,上行下效,遂相沿成風俗。咱比照宋代文人的風土記述琢磨著,這“寒衣節”風俗的形成不會早于宋代。
有朝廷那年頭,欽天監要在十月初一這天頒布新的皇歷,各處書局刻印出售。老年間的北京城里,大小胡同中,常瞧見有人背一布包,手里拿一疊子歷書,一邊走一邊叫賣:“賣皇歷,賣皇歷?!蹦且材芩闶抢媳本┑囊痪鞍?。
這兒還有個傳說“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說是秦始皇那年頭,北邊兒修長城缺人手。孟姜女的新婚男人范杞梁被抽了勞役,一走經年音信全無。雙親二老積郁亡故。孟姜女沒了依靠又思夫心切,為男人做了幾身兒棉服寒衣帶著,一路奔北尋找夫婿,路途之上備受煎熬。十月初一這天,孟姜女來到長城腳下,瞧見的是荒草叢中累累白骨,哪有夫君范杞梁的身影。她觸景生情悲從中來,悲憤交加大放悲聲。她的哭聲震動天地,震塌了新筑長城。孟姜女找到了夫君范杞梁的骨骸,抱著骨骸和寒衣投海自盡。這凄美的傳說傳于民間,百姓們深受感動。打哪兒以后每年到了十月初一這天,眾人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祭奠亡夫。此風日盛,慢慢兒的就成了追悼亡靈的“寒衣節”。筆者認為此緣由有些牽強,年代也不對,不具史考。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十月一,燒寒衣”是商人的促銷伎倆。這個精明的商人是東 *** ,就是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的大嫂,名叫慧娘。......
清明上墳新墳注意哪些
1、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系結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 2、清明節掃墓有民族之分嗎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不過也提醒朋友們也有些民族會在其他日子里進行類似活動。 3、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式如何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 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式很關鍵,一是寄托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提醒朋友們這就是風水。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此后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 4、清明掃墓越早越好嗎 這里涉及的是兩個時間問題: 其一,是清明節當日掃墓還是前后時間均可?越早越好嗎?個人認為只要在清明節期間均可,看自己方便。當然,各地都有一些當地的習俗,我們要尊重這些習俗。還有,對于某些習俗來說,給去世一年內的親人掃墓和給已經去世超過一年以親人掃墓,時間上也有些差異。提醒朋友們要遵守當地的相關習俗去做。 其二,掃墓當日出發的具體時間越早越好嗎?回答是也不盡然,需要根據自己情況,最好是在5-7點,即卯時。古代歷法中,為一。當然,現在通常不會那么早,但是,提醒朋友們,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 5、懷孕的婦女能清明節去掃墓嗎 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要避開清明拜山活動,不僅如此。嚴格說來,女性來例假,最好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后參加清明拜山活動。咱們祖國遼闊,南北方對于掃墓的習俗略有不同,比如:南方通常兒女均前往掃墓,而北方一些地方,則通常女兒不前往掃墓,如果是出嫁的女兒則隨夫前往掃墓。 6、清明節可以在家拜祖先嗎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回鄉參加清明拜山活動,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陽臺或客廳,朝家鄉方向,擺上祭拜用的食品,燒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關詞語。然后,再燒紙錢祭祀。 7、清明節悼念逝者買什么花合適 通常是菊花,因為我國古代把菊花當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白色菊花是最適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漂亮。黃色菊花有長壽菊之稱,比較適合看望病人。 8、清明節早上為何要看看自己的額頭 掃墓的當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鏡看自己的額頭,看看有沒有烏黑的氣色,如有則表示時運較低,盡量當日避開掃墓為宜;若一定要去,可隨身佩戴玉器、桃木等,以作化解。 9、掃墓之前需禁食嗎 掃墓之前最好禁食:當你動身開始掃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10、掃墓時能隨意著裝嗎? 不可以。為尊重亡者,掃墓應莊重著裝、念頭和言行。通常來說掃墓時要著深色衣服,并衣著整齊,神情莊嚴肅穆為妥。 11、掃墓為何需要奉香給山神土地 掃墓時,除了將帶來的香燭冥鏹、鮮花......
沒有埋過死人的新墳下葬有什么講究
初喪、哭喪、做七、送葬等儀式之后,最后的環節就是下葬了
擡靈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山,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有的地方要請地仙,還要畫太歲,開山的時候要避開太歲的方向,不然就是"太歲頭上動土",喪家就會遭受到禍害。開山的時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個木樁,然后讓孝子在打木樁的范圍內用鋤頭挖三下。接著八仙就過來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歲的畫像燒掉。這種墓穴,是把靈柩推進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鋪墊著兩根竹子或者剝了皮的光滑潤澤的小杉樹。放的時候,把靈柩的上首擱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進去之后再抽掉墊底,最后鏟一些草皮把洞口砌嚴封好。
靈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婦要在靈前作揖拜禮,然后捧把黃土,在懷里包著,跑回家里把黃土撒到豬欄雞籠和床下,據說這樣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爭取第一個吉祥,甚至有脫掉鞋子抄水路捷徑回家的。撒完黃土之后,媳婦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廚房里吃幾口飯菜,這叫做"進寶",是為了圖個吉利。
在舊時,祭祀墓穴是人們非??粗氐?。祭祀的時候把一只公雞殺死,用它的血來祭奠。公雞不會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里反復撲騰,按照舊時的說法,公雞死在墓穴里的哪個部位,哪個部位的子孫就會興旺發達。公雞撲騰下來的雞毛叫做"鳳凰毛",必須要揀掉。 下葬之前還要由死著的兒子把用五谷雜糧編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蓋著一張小烙餅。在墓穴里還要放一個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盞豆油燈,叫做長明燈。有的地方還在墓室上嵌一面銅鏡,象征太陽。在古代的時候,有錢的人家要遠離墳墓,射三支箭,然后馬上后退。這樣不敢靠近靈柩是因為擔心壓不住鬼邪,自己會遭殃。在靈柩放進墓穴的時候都必須放炮,說是為死者餞行去陰間。
按照舊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也是要講究的,必須是太陽落山靈柩也落土。落土的時候"八仙"拽著棕繩徐徐放下,四平八穩之后,親屬們必須抓起泥土扔到靈柩上,這叫做"添土"。靈柩下去之后,先要蓋一層薄土,再把墓穴里掃出來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飯碗"。這樣做是為了以后遷墳的時候動作輕些,免得驚動亡靈,招來不幸。
民間的習俗認為,人死后的靈魂隨時可能從墳墓里跑出來,跟著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須繞墓轉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嚴禁回頭探視。否則看見死者的靈魂在陰間的蹤跡,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節哀的措施。不然的話死者的親人不停地回頭觀望,總也不舍得離開,是很難勸說的。
埋葬之后人們必須要洗手,有的還要用酒來洗。這樣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來驅除晦氣。接著喪家要謝吹鼓手和客人。之后還要舉行辭靈儀式,祭拜死者的靈位。在有的地方辭靈之后,只要是親屬就要在一起吃飯,這叫做"搶遺飯"。在江浙一帶有喝"長壽湯",吃"長壽豆"的習俗。就是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喪的那天喪家要準備一大桶肉骨頭湯,就是"長壽湯",一大盆煮得爛爛的黃燦燦的大豆,就是"長壽豆"。送喪的人回來都要喝一小碗長壽湯,隨意吃一些長壽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壽"。有的地方還把又香又糯的長壽豆分給鄰里左右的小孩吃,說法是,吃了長壽豆,日后長又壽。
請問有人在我家墳前5米又建新墳,風水上有什么禁忌嗎?謝謝
有沒有修建好?
如果還沒修,你趕緊去找他們家,這樣很有問題
墳和墳的距離 必須相距15-60米 否則5年內家中必出短命的人
如果后面有別人的老墳 且兩個墳是一條直線的話 新墳家里18年后必出啞巴
這些是風水大忌,必須遵守的。
這里不能發網址,你百度搜索“墳墓吉兇的判斷”祥安閣風水網的那個
仔細看一下
起墳都有什么規矩
起墳墓的規矩
城市擴張、新農村改造,導致越來越多的墳墓需要遷移,而移墳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很多不詳??偨Y了一些平日為人挪墳時的注意事項,不盡完善,至少可以為即將挪墳的朋友們提供一些參考。逝者如斯,我們活著的人盡量做到讓他們入土為安,不論是在陽間還是陰間,大家都好好活、好好修,將來終究還會在一起。
一、挪墳需要準備的物品:
1、先選好風水寶地、吉日吉時。
2、準備好壽材、墓碑。
3、紅手套、紅紙、紅布、涼席。
4、大蘿卜、五谷雜糧、四個饅頭。
5、大黃紙、冥幣、下葬吉祥物。
6、錢幣、經書(一般用《地藏經》)。
7、供品、供桌(一般是五樣水果、菸酒糖果點心等)。
8、金蟾四個,用于墊棺材(也可以用古錢幣)。
二、破土
起墳之前,要誦《安土地咒》:
元始安鎮,普告萬靈。岳瀆真官,土地祇靈。
左社右稷,不得妄驚?;叵蛘?,內外澄清。
各安方位,備守家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保衛誦經。皈依大道,元亨利貞。
《啟土地咒》:
此間土地,神之最靈。通天徹地,出入幽冥。
為我開召,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奏與上清。
還有《安主墳咒》(略)
先讓長子在遺棄的墳頭上挖一鍬土,放在一邊,然后幫工們才能開始挖墳破墓。四立前18天,土王用事不宜動土,有專門的破土咒可以化解:
破土咒:
天圓地方,律令九章。吾今破土,普掃不祥。
金鎬玉就,萬事吉昌。土公主母,閃在一旁。
三、撿尸骨
用紅布遮蔽陽光開始撿尸骨,有的地方風俗同時用紅白黃布遮光,因各地風俗不同而論。往做好的壽材里撿骨時,故去的是男的,由兒子戴紅手套撿;故去的是女的,由女兒戴紅手套撿。撿完尸骨,一個坑里扔一個蘿卜,起幾個墳,扔幾個蘿卜。然后由長子把先挖出去的那鍬土添回坑,灑在蘿卜上。撒上幾把高粱,填完坑可以起靈了。每逢過橋或岔路口都要扔紙錢,到墓地時要把紙錢全部扔完。有的過橋是壓黃紙。
四、安葬
安葬之前要讀破土文與立契文。一般在沒有起靈前,墓地已有人打好墓穴,在打墓時,多給打墓人帶些吃的,讓打墓人吃飽喝好,取義為“寶墓”。
一定要選黃道吉日吉時,七不出八不葬,尤其是十七、十八更不能下葬,一般都忌諱雙嘩下葬,遇到特殊情況,風水師也選不出好日子。不得已非要急著下葬的,可使用“禳鎮重喪法”,用白紙造函一個,用黃紙朱砂書寫四字、置于函內,放在棺上,也可手拿。書寫完畢在下葬時與棺材一起埋或火化。
正二六九十二月,朱書「六庚天刑」。
三月,朱書「六辛天建」。
四月,朱書「六壬牢天」。
五月,朱書「六癸天獄」。
七月,朱書「六甲天?!埂?br />
八月,朱書「六乙天德」。
十月,朱書「六丙天威」。
十一月,朱書「六丁天陰」。
上墳都有 什么講究
卑躬 謙虛一點,不要穿太鮮艷的衣服,跪拜焚香是必須的
新墳和新墳之間蓋紅紙有什么講究
民間風水禁忌中流傳的富貴之家不改門,富家改門災來臨是有一定依據和道理的。也就是說一個祥和安定的家運是不能擅自改變大門的出入方向。而富遷墳就是說家運衰敗、子息、人煙稀少的家族,可以通過遷墳來改變這種狀態,使家運及子孫興旺發達。但是遷新墳地需要擇生旺的龍脈鳳地,要視野寬闊、前案后山、山環水抱的生氣之地遷祖墳,這樣才能起到山管人丁,水管財,伸手摸到案,秀才、貴人門前站的效果。因此對于遷墳不但要選擇一塊生旺的福地,還要注意遷墳中的一些事項。 清明節遷墳注意事項: 第一,起墳時(動土)要擺案上香,祭祖燒錢,禱告先祖所遷原因、地址,祈求先祖對后人的祝福護佑之詞等。 第二,在遷墳的時間上,最好選擇在清明節來臨之前遷墳最佳,讓先人在清明節這天入土安身護佑后人。 第三,遷墳的過程在時辰上以不過午時最利,以免午時的陽氣灼傷尸骨。如先祖人數過多,可以在午時停止起尸骨,同時用黑布蒙穴、蓋骨。過午時后再起遷尸骨。 第四,起穴后先祖的尸骨一定要安放整齊,把尸骨的各個關節原位安放,如有遺失的指節要仔細翻土查詢,以免對后代子孫帶來肢體上的傷害。 第五,祖墳中先祖人數過多的老墳地,在起出尸骨后,一定要注意人員關系的配對安放,以免造成后代子孫的淫、亂之象。 第六,先祖安放新墳地,一定要調好山向,以免好的山向虛脫,利用不到,體現不出好風水的價值。 在清明節掃墓要注意以上所列事項,注意新墳遷移位置及掃墓的注意事項。
兒子上新墳有什么講究
老墳用白紙,新墳是紅紙。 新墳不過社(社是農歷2月或者指“春分”這個節氣)這是一般的。 要說具體情況那得看當地民俗了。
請問大師十月初一可以動墳土嗎?
添墳出自典故,清.張燾 《津門雜記·歲時風俗》:“清明日,男婦各上墳,陳祭品,焚紙錢,增土於塜上,曰添墳?!碧韷灢环帜信?。
不管是祭奠誰,添墳是清明一種風俗,給故去的親人添墳,更是應該。那是一種對逝者的哀思,是一種對逝者的尊重,是一種對逝者的懷念。添添墳,一切都在不言中,那是做人,那是情愫,那是應該做的。 ,風俗應該差不多。一年中有這么三個祭奠先人的日子:清明節(也稱寒食)、農歷七月初一(也叫鬼節)、農歷十月一。一般都是前三天和后三天中的任意一天(逝世沒過一百天的不用過上邊的三個日子)。 當然還有大年三十要上墳,有些地方大年初二還要把請回家的先人再送回去。
遷墳一般都是需要選擇吉日的哦,那么2019年農歷十月初一寒衣節是遷墳吉日嗎,如何燒寒衣好?初冬十月讓你開始感受一絲寒冷,不驚不嚇悄然的進入冬天,跟著水墨先生網一起來看看2019年農歷十月的黃歷每一天,做好你的生活安排。

2019年農歷十月初一寒衣節是遷墳吉日嗎?
2019年農歷十月初一寒衣節黃歷查詢:
農歷:二0一九年十月初一日
公歷:2019年10月28日,星期一,天蝎座
【今日老黃歷所宜】
入宅 齋醮 赴任 蓋屋 開市 求醫 祭祀
出行 冠笄 入學 求人
【今日老黃歷所忌】
嫁娶 移徙 上梁 安葬 開倉 針灸 納采
祈福 求嗣 置產 出貨 修造 動土 豎柱
破土 啟鉆 解除 納畜 行喪 行舟
通過上面的老黃歷內容可知,今天的破土【即遷墳】在黃歷所忌中,因此2019年寒衣節并不適合遷墳哦!

如何燒寒衣好?
1、首先要提前準備好供品。
一般在會在當天上午去準備。供品張羅好后,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
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
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臺收拾干凈,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2、進行拜祭、到了墳前,焚香點蠟,把餃子等供品擺放齊整,一家人輪番下跪磕頭;然后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于圈內,點火焚燒。
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一邊燒,一邊念叨:“某某呀,你活著時辛苦操勞,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開寶馬,風風光光,氣死閻王!”生怕親人在陰曹地府過不上好日子。
還有的人家,在墳頭劃圓圈時,不忘在旁邊另加個圓圈。其用意乃在救濟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們窮極生惡,搶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關于遷墳注意事項解析:
1)、遷墳的過程在時辰上以不過“午”時最利,以免“午”時的陽氣灼傷尸骨。如先祖人數過多,可以在“午”時停止“起”尸骨,同時用黑布蒙穴、蓋骨。過“午”時后再起遷尸骨。
2)、挖墳的頭三鍬土,必須由先人的兒子或孫子親自動手。如無兒孫,則需“全福人”代替。(全福人:指上有父母健在,有丈夫,下是兒女雙全的婦人。)
3)、下葬排列要有主次之分別:即東為上位,西為下位;東北為上位,西南為下位;北為上位,南為下位;西北為上位,東南為下位;(按后天八卦陽性位為上位記)。如一夫兩妻下葬應夫在上位,先妻次位,后妻又次位;
4)、由長子手持靈頭幡,摔喪盆,攜男眷走在靈前,女眷則坐車跟在靈后,棺上罩以“棺罩”。由八、十六、二十四、三十六人將靈柩抬至墓地,葬入事先由陰陽先生擇時辰挖好的墓穴中,用土掩埋出墳頭,將長子所持靈頭幡插在墳頭上,并將紙糊的金銀庫在墳地焚燒,供死者在陰間“受用”。
5)、在先人遺骨即將出土時,必須由先人女兒或孫女撐起黑傘或蘆席1領,遮擋陽光,不可讓陽光爆嗮先人遺骨,以免先人魂飛魄散,不得輪回。
6)、“起”墳時(動土)要擺案上香,祭祖燒錢,禱告先祖所遷原因、地址,祈求先祖對后人的祝福護佑之詞等。
7)、凡是下葬不滿一年的新墳是不可以遷葬的。如果一年之內遷葬,則會造成家里有人死亡的現象發生。
你該到墳頭去問
初一動墳都是禁忌
一般不能動,最好是在清明節吧
農歷十月一上墳添土有什么后果
農歷十月一上墳添土沒有什么后果。
農歷十月初一寒衣節的禁忌
1、身體欠佳的人不要去墳地;老人孩子不要去墳地;路上遇到不順的事不要去墳地;天黑以后不要去墳地;不要在墳地嬉笑游戲;不要在墳地有不敬的言語;不要在墳地方便解手;離開時不要回頭。
2、凡送給逝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并燒盡,只有這樣,這些陽間的紙張才能轉為陰間的綢緞布匹,錢財房舍等。只要有一點未盡,就前功盡棄,去者不能使用。
3、寒衣節這一天,婦女忌外出,婦女體質偏寒,需要特別的注意。
擴展資料:
寒衣節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后,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臺收拾干凈,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寒衣節為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是我國北方百姓祭掃祖先送寒衣的節日,相傳起源于周代,實際形成不早于宋代。寒衣節流行于我國北方地區,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燒獻,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我國北方地區民眾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農歷十月一上墳添土很好啊,為了祖先過冬不冷,送錢給他們添置過冬用的東西。
相關推薦:
房產離婚轉讓(離婚后房地產如何轉讓給子女)
離婚協議32(2024年自愿離婚需要多久)
流產賠償多少費用(開車撞孕婦流產該賠多少)
滿報財產離婚(惡意分割財富將面臨何種法律懲處)
女方全職離婚(女方全職帶娃離婚時怎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