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先提出離婚誰就吃虧嗎
有的當事人認為先提出離婚的,對方會以不離婚為要挾,從而導致自己在訴訟中處于被動,尤其在財產分割時會吃虧;或者先提出離婚的一方是責任方或過錯方,法院在判決的時候會偏向對方。
這種想法是沒有法律依據的,訴訟中的主動與被動取決于證據的收集、法律的運用以及訴訟技巧和經驗,法官判案也是依據證據、調查到的事實和雙方的感情狀況,依據法律的規定進行裁決,當事人完全沒有必要擔心。
這種誤解常常導致夫妻雙方都不愿主動提起離婚訴訟,從而長期處于冷戰當中,很多感情已經破裂的婚姻處于"植物人"狀態,對當事人雙方有害無利,同時也不利于社會安定團結。
【法律依據】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準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準予離婚。
離婚孩子的撫養權一定會偏向女方嗎
離婚孩子的撫養權不一定會偏向女方,撫養權是根據哪方的條件比較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判別的,跟父母的性別關系不是很大。所以要爭取孩子的撫養權,一定要證明孩子跟自己在一起生活,哪哪都要比跟另一方在一起生活要好的多。
一、離婚孩子的撫養權一定會偏向女方嗎
對于子女撫養權問題,人民法院判決是否偏向女方,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后,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后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三十六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后,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后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二、變更子女撫養權的法定情形
(1)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的;
(2)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的;
(3)十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的;
(4)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的。
三、提出撫養權變更的時間及方式
根據法律規定,夫妻離婚后的任何時間內,一方或雙方的情況導致撫養能力發生較大的變化,均可提出變更子女撫養權的要求。變更子女撫養權一般先由雙方協商確定,如協議不成,可通過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判決變更,但是要提交相應的證據加以證明。
兩個人雖然是離婚的,但是孩子是雙方的,很多在離婚官司中大部分都是孩子撫養權的爭奪和財產的爭奪。一般如果孩子不超過兩歲,需要母乳喂養的,孩子的撫養權是會給母親的,不過撫養權也是可以更換的,可以雙方私下調節。
離婚二審法官明顯偏向對方怎么辦?
離婚一審宣判后,她又上述了,對分割房產不滿意。二審的時候可能是她家找人了(開庭的時候有看到對方找的人找了法官),法官說法都明顯偏向她,我提交的證據法官基本都在忽視,反而她的一些無憑無據的話,法官卻一直在追問我,請問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法官應該是依據法律條款公開公平公正判案,不能不應循私枉法。如若你說的是事實,你可找法院領導去反映。
相關推薦:
離婚要賠償女方嗎(如果男方提出離婚要賠償女方錢嗎)
離婚復婚罰款(離婚再復婚需繳罰款嗎)
離婚后要求賠償嗎(女方起訴離婚能得到什么補償)
離婚男方提出賠償(男方提出離婚 女方有何補償權利)
離婚后欠的債(離婚后債務需要怎么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