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應在立案偵查之后嗎
法律分析:
刑事拘留是在立案偵查之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由此可得出,刑事拘留時是已經(jīng)立案了的。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被刑事拘留了是不是很難出來
被刑事拘留了很難出來,沒有特殊情況是不允許出來的。
刑事拘留,是一種刑事強制措施,適用于被刑事立案的當事人。也就是說,刑事拘留的前提是被刑事立案,當事人被刑事拘留之后,可以肯定的是當事人已經(jīng)被刑事立案,被懷疑有犯罪行為,國家已經(jīng)啟動對其的刑事追訴程序。在我國現(xiàn)行的刑事偵查制度和手段的情況下,被采取刑事拘留后被追究刑事責任即被判刑的幾率非常大,公安或者檢察院在采取拘留措施時一般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證據(jù)材料,經(jīng)過拘留后的偵查活動,很可能進一步轉(zhuǎn)為逮捕而繼續(xù)偵查。
【拓展資料】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根據(jù)偵查結果的不同,可能會出現(xiàn)三種情況:一是收集到確實、充分的證據(jù)證實當事人實施了犯罪行為;二是收集到確實、充分的證據(jù)證實當事人沒有實施了犯罪行為;三是收集到的證據(jù)既無法證明當事人實施了犯罪行為,又無法證明當事人沒有實施了犯罪行為,也即證據(jù)不足。如果是后兩種情況,當事人都不會被判刑;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就會被判處刑罰,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如果根據(jù)依法可以免除刑罰或者不起訴的,也不會被判處刑罰。
因此,一旦當事人被刑事拘留,當事人及其家屬就應該高度重視,比較明智的做法是及時委托專業(yè)的刑事律師介入案件提供幫助,如果當事人確實有犯罪行為,律師可以找到案件中有利于當事人地方,為當事人最終獲得輕判做準備;如果當事人沒有犯罪行為,律師可以通過扎實的工作,避免當事人蒙受不白之冤。
1、被刑拘人家屬應當?shù)谝粫r間向辦案的公安機關或者檢察院了解涉嫌犯罪的事實。 2、有權向辦案機關了解羈押的場所。按照法律規(guī)定,傳喚、拘傳不能超過12小時,不得以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羈押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拘留人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拘留的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24小時內(nèi),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3、如果被拘留數(shù)十日后既沒有得到拘留通知,這種情況通常是犯人在外地被抓,通常,這種情況下犯罪嫌疑人家屬可直接電話聯(lián)系當?shù)嘏沙鏊槊魇欠裼芯辛舻耐ㄖ瑥亩弥溉吮涣b押的地點和事由。 4、如果家屬確定親人被拘留或逮捕也確知羈押的場所,那么可以及時聘請律師去看守所會見以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相關推薦:
從房屋摔死的賠償(樓上掉下來摔死了怎么賠償)
計劃生育行政賠償(計劃生育的失誤該由誰來賠償)
軍人刑事犯罪后果(軍人違法如何處理)
三倍損害賠償(丟件可以要求三倍賠償嗎)
刑事報案必須本人(刑事立案必須本人親自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