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公安管轄規定是怎樣
在處理刑事案件時,公安管轄規定按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執行。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收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自首的信息后,需迅速審查這些材料,以確定是否符合管轄范圍。
一旦審查后發現存在犯罪事實,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就應當立案。反之,如果判斷沒有犯罪事實,或犯罪事實顯著輕微,無需追究刑事責任,則不予立案,并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對不立案決定不滿,有權申請復議。
這些規定旨在確保案件的公正處理,防止非法干預,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通過明確的管轄范圍和審查流程,有效地防止了因管轄權不清導致的案件處理延誤或錯誤。同時,通過設立復議機制,允許控告人對不滿意的處理結果進行申訴,進一步保障了司法公正。
總的來說,公安管轄規定通過規范立案流程和處理機制,確保了刑事案件的有效處理,維護了法律的權威和公正性。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對法律的尊重,也充分體現了對公民權利的保護。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如何確認管轄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各地區、各部門之間應當加強協作和配合,依法履行協查、協辦職責。
網友咨詢: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如何確認管轄?
律師解答: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法律、司法解釋或者其他規范性文件對有關犯罪案件的管轄作出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犯罪行為發生地,包括犯罪行為的實施地以及預備地、開始地、途經地、結束地等與犯罪行為有關的地點;犯罪行為有連續、持續或者繼續狀態的,犯罪行為連續、持續或者繼續實施的地方都屬于犯罪行為發生地。犯罪結果發生地,包括犯罪對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實際取得地、藏匿地、轉移地、使用地、銷售地。
居住地包括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戶籍所在地最后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醫的除外。單位登記的住所地為其居住地。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與登記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其居住地。
律師補充:
針對或者主要利用計算機網絡實施的犯罪,用于實施犯罪行為的網絡服務使用的服務器所在地,網絡服務提供者所在地,被侵害的網絡信息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以及犯罪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使用的網絡信息系統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時所在地和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公安機關可以管轄。
行駛中的交通工具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由交通工具最初停靠地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交通工具始發地、途經地、目的地公安機關也可以管轄。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中國航空器內發生的刑事案件,由該航空器在中國最初降落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中國公民在中國駐外使、領館內的犯罪,由其主管單位所在地或者原戶籍地的公安機關管轄。中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犯罪,由其入境地、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被害人是中國公民的,也可由被害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法律依據】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十五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法律、司法解釋或者其他規范性文件對有關犯罪案件的管轄作出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跨省報警警察會管嗎
跨省報警警察會管的。只要是被害人報警的,不管是向哪里的公安機關報警,公安機關都應該受理,并進行登記備案,如果發現不屬于自己管轄的,可以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處理,也可以要求被害人向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進行報警。
對方是涉嫌刑事犯罪的,司法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警察則根據規定,會移送主管機關并通知報案人,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的公安機關都有管轄權,所以,雖然犯罪行為沒有在本地實施,但被害人在本地的,被害人可以直接向被害人的本地的公安機關報警,本地的公安機關必須受理并依法進行立案偵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并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機關。
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相關推薦:
文章部分侵權賠償(文章侵權賠償標準有哪些)
浴室老人死亡賠償(70歲死亡賠償金計算標準)
導游違約怎么賠償(旅游合同違約如何賠償)
超期每天損失賠償(超過羈押期限的國家賠償標準是多少)
罵人追究刑事責任(罵人犯罪嗎警察會怎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