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怎么辦
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起刑為10年,適用死刑。在刑事訴訟事務中,“以犯罪嫌疑人對被害人及家屬積極作出民事賠償作為酌定情節在量刑中被充分考慮”已在司法實踐中被普通運用。因此,民事賠償部分的解決將直接影響對犯罪嫌疑人判處實刑的期限。就故意傷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層法院提起公訴,則一般對犯罪嫌疑人比較有利,既不會判處無期以上徒刑,如果積極賠償,則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訴,即使積極賠償,最終也會使用上刑限。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從實際情況分析,構成故意傷害罪的行為主要也就是上述的十一種行為,不過要注意的是構成此罪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是具有故意,即是想要故意對他人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需要注意,雖然故意傷害行為可能會導致死亡結果的出現,但此時也不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仍舊需要認定為故意傷害罪,但在處罰的時候需要考慮到致人死亡的結果。
故意傷人致死和故意殺人致死的區別
故意傷害致死也是故意傷害罪,死亡只不過是故意傷害的一種加重情節。行為人主觀上只有傷害他人身體的故意,對死亡結果則是一種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但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
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如果沒有故意殺人的行為,或者不是故意殺人,而是過失致人死亡的,就不構成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管有沒有實際殺害受害人,只要有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除了要承擔刑事責任外,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需要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等給受害人;如果受害人死亡的,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法律依據】
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起刑為10年,適用死刑。
相關推薦:
打架拘留后還用賠償嗎(打架拘留后還用賠償嗎)
判決賠償多久時間(判決書下來多久執行賠錢時間)
孕期賠償計算(懷孕期間被辭退公司需要賠償多少錢)
醉酒事故怎么賠償(醉酒被車撞有多少責任)
哪類刑事犯罪最輕(刑事案件最輕判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