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院提起公訴可以附帶民事嗎
刑事公訴案件中可以附帶民事訴訟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相關法律知識,以下內容將解答這個問題,并介紹其他相關法律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刑事公訴案件中可以附帶民事訴訟嗎?
在刑事公訴案件中,是可以附帶民事訴訟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在審理刑事案件過程中,根據被害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的申請,或者檢察機關的提起,法院對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直接物質損失賠償問題進行合并審理的訴訟活動。附帶民事訴訟可以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提起。如果刑事案件已經審結,則應作為獨立的民事案件繼續審理。通常情況下,附帶民事訴訟應與刑事案件一并審判,但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延遲,也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后,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部分。
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要素是什么?
1. 民事公益訴訟是為了保護社會公共利益,對違反法律、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按照民事訴訟程序依法審判并追究違法者法律責任的訴訟。
2. 民事公益訴訟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但公益訴訟是對國家機關執法能力不足的補充與協助,而非取代國家機關進行執法活動。
3. 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一般是與民事訴訟標的無直接利害關系的特定的國家機關、組織或者個人。
4. 民事公益訴訟的訴訟標的是受到侵害或者有受侵害之危險的社會公共利益;一般民事訴訟的訴訟標的是當事人之間爭議的私益。
三、關于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的相關規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如下:
1. 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2. 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精神損失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 被告人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的,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追繳、退賠的情況,可以作為量刑情節考慮。
4.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他人人身、財產權利構成犯罪,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國家賠償。
5. 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受損失的單位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6. 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依法判決后,查明被告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應當裁定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以上就是關于刑事公訴案件中可以附帶民事訴訟的相關知識介紹。民事公益訴訟是為了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確保法律得到有效執行的重要手段。
公益訴訟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由誰起訴?
公益訴訟刑事附帶民事案件應該由檢察院起訴,這樣可以節約司法資源,并且,檢察院應在法院啟動審理刑事案件之前提出。檢察院辦理環境污染及危害食品安全方面的案件,可以在提請公訴的時候一并發起民事公益訴訟,要求追究嫌疑人的賠償責任。
一、公益訴訟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由誰起訴?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可以由檢察機關提起,司法解釋明確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起訴人”的身份提起公益訴訟,更加合理、明確地界定了檢察機關提起訴訟的身份;同時增加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這一新的公益訴訟案件類型,明確規定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的刑事案件中,需要追究被告人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責任的,檢察機關可以一并提起附帶訴訟,由同一審判組織一并審理,節約司法資源。
二、公益訴訟有哪些法律特征?
公益訴訟有其明顯的特征:
1、公益訴訟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僅指無利害關系的人,但古羅馬法亦包括有利害關系的人。且如果原告為多人,可由裁判法官選擇適宜的人作為原告。
2、原告起訴的出發點在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法律尊嚴及社會公平正義,而非個人一己私利。
3、公益訴訟涉及的案件范圍寬泛,可以是民事侵權行為,也可以是行政違法、刑事犯罪活動。
4、公益訴訟的地位體現在對國家機關執法能力不足的補充與協助,而非取代國家機關進行執法活動。
5、原告在勝訴后往往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
三、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程序是怎樣的?
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審判決宣告之前提起。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在第一審判決宣告以前沒有提起,不得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但可以在刑事判決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訴訟。之所以要求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審判決宣告之前提起,是因為如果附帶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不在同一審級中解決,將導致這兩種性質的訴訟在審理程序上的分離,達不到設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提高效率、節省訴訟資源的目的,也不利于及時查清案情。但是,如果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在刑事判決生效以后另行提起民事訴訟,則不受刑事訴訟法有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期間的限制,可以按照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執行。
綜上所述,破壞環境犯罪或者生產銷售偽劣食品犯罪,都危害到社會公眾權益。檢察院作為刑事案件公訴人,可以在發起公訴的同時提出公益訴訟,這樣不用經過訴前程序,可以節約辦案資源。提請公益訴訟,應該對外界公告,保障群眾的知情權。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如何審判?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按照普通訴訟程序進行審判。一般來說涉及到公益訴訟案件的都會優先重點考慮公益二字,也就是案由。如果是為了維護社會的治安或者其他的合法權益的案件,訴前的流程將會適當簡化處理。
一、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如何審判?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按照普通訴訟程序進行審判。公益訴訟包括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這是按照適用的訴訟法的性質或者被訴對象(客體)的不同劃分的。訴訟法理論認為,利益受到了損害,受害者就有權向法院起訴,請求司法救濟。按照提起訴訟的主體公益訴訟可以劃分為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其他社會團體和個人提起的公益訴訟,前者稱為民事公訴或行政公訴,后者稱為一般公益訴訟。
二、公益訴訟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1、公益訴訟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僅指無利害關系的人,但古羅馬法亦包括有利害關系的人。且如果原告為多人,可由裁判法官選擇適宜的人作為原告。
2、原告起訴的出發點在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法律尊嚴及社會公平,而非個人一己私利。
3、公益訴訟涉及的案件范圍寬泛,可以是民事侵權行為,也可以是行政違法、刑事犯罪活動。
4、公益訴訟的地位體現在對國家機關執法能力不足的補充與協助,而非取代國家機關進行執法活動。
5、原告在勝訴后往往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
三、公益訴訟的作用
公益訴訟制度,作為公民參加國家事務管理的新途徑,在中國司法實踐中,有著廣泛的適用前景。
1、公益訴訟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在訴訟領域的體現,它為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提供了現實的途徑和司法保障。一方面它豐富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形式,為人民參與國家事務的權利有了司法保障。保障人民參加國家事務管理,成為國家主人;防止公務人員濫用公共權力,矯正錯誤的公共權力。
2、實施公益訴訟制度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它能極大地促進實現法治。
刑事案件中附帶著公益訴訟的情況是比較典型的一種案件,對于我國的相關法律制度而言處理這一類案件時在訴前的流程上將會盡量縮短時間,并且法院會充分考慮案件涉及到的公益性,從而對案件的量刑做出適當地調整,使得裁決結果更加公平。
相關推薦:
如何預防刑事犯罪(如何預防犯罪)
人身傷害找誰賠償(人身受到傷害怎么辦)
智力殘疾刑事能力(二級智力殘疾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
怎樣處理客訴賠償(遇到客訴處理話術)
輕微傷賠償價(輕傷與輕微傷的賠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