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多久必須結案
刑事案件多久必須結案視情況而定:
1、刑事案件公安機關偵查期限一般為2個月,通過相應的審批可以延長偵查期限;
2、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一般刑事案件,結案時間或者說判決下達的時間大約為6個月左右。特殊情況下,也就是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刑事案件,經過相應調查取證和審查程序,有可能不足六個月就提前結案;
3、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
刑事案件的流程:
1、偵查立案:偵查機關接受報案人或控告人的舉報,或偵查機關自行發現犯罪線索,予以立案偵查;移送審查起訴:偵查機關偵查終結,認為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向人民檢察院提請公訴,提交起訴意見書,并附全案證據;
2、提起公訴:檢察院經對偵查機關移送起訴案件進行審查,對認為證據確實充分的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對證據不充分的案件,退回補充偵查;
3、法庭審判:人民法院受理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組織控辯雙方對證據進行質證、辯論,聽取被告人的陳述,綜合全案證據作出有罪或無罪的判決;
4、執行:對有罪的刑事判決,在判決生效后交執行機關執行。執行機關有監獄、看守所、社區、司法所等。
綜上所述,法律有著秩序的意義,有著正義的意義,有著效率的意義,有著利益的意義,但法律對普通老百姓象征著保護與希望的意義。法律仍然以其獨特的意義與威嚴捍衛著人們的合法權益。法律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最后一道防線,守護著人們的希望的同時更維護著整個社會的正常秩序,為人民的安居樂業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條
對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案件,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批準延長審理期限一次,期限為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申請批準延長審理期限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以前層報。有權決定的人民法院不同意的,應當在審理期限屆滿五日以前作出決定。
因特殊情況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延長審理期限,最高人民法院經審查,予以批準的,可以延長審理期限一至三個月。期限屆滿案件仍然不能審結的,可以再次提出申請。
案件審結是什么意思
案件審結是指法院對案件完成審理并作出判決的全過程。在刑事案件中,審結時間分為兩種情況。首先,當法院采用簡易程序審理時,從立案開始應在三個月內完成審理。簡易程序主要針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爭議不大的案件。其次,如果案件需采用普通程序審理,從立案起,審結時間則需在六個月內完成。普通程序適用于案件事實復雜、爭議較大、需詳細調查的案件。若在普通程序中需延長審結時間,需由法院院長批準,最多可延長六個月。若還需更長時間,須報請上級法院批準。
相關推薦:
合同中賠償金限額(勞動合同賠償金上限為多少)
民工受傷由誰賠償(工地民工受傷該誰承擔責任)
公司關門如何賠償(企業關門員工如何賠償)
企業名譽侵權賠償(公司名譽損失費賠償標準)
地鐵電梯摔傷賠償(地鐵電梯事故致人摔傷怎么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