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行政裁決:指行政主體根據法律的授權,對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事項密切相關的特定的民事糾紛居間進行審查并作出判斷的具體行政行為。
拓展資料如下:
行政裁決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律授權和法定程序,對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與合同無關的特定民事、經濟糾紛進行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裁決又稱為行政司法。
行政裁決的主體具有法定性。行政機關只有獲得法律授權,才能對授權范圍內的民事糾紛案件進行審查并裁決,沒有法律授權,行政機關不能自行決定和裁決某些民事糾紛案件。
行政裁決的主體是法律授權的行政機關。行政裁決是經法律授權的特定行政機關,而不是司法機關,但是并非任何一個行政機關都可以成為行政裁決的主體。
只有那些對特定行政管理事項有管理職權的行政機關,經法律明確授權,才能對其管理職權有關的民事糾紛進行裁決,成為行政裁決的主體。
如《商標法》、《專利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等對侵權賠償爭議和權屬爭議作出規定,授權有關行政機關對這些爭議予以裁決。
行政裁決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法規及其他規章,對有關行政案件進行的裁斷和處理的行為。在行政裁決中,行政機關作為公共權力機關,對于涉及行政管理的事項做出判決或決定,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
行政裁決適用于各種行政案件,例如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對于行政機關來說,行政裁決是解決涉及行政管理的爭議的重要方式。對于公民和法人來說,行政裁決也是維護自身權益的一種重要途徑之一。
行政裁決的程序及法律保障
行政裁決的程序包括案件受理、調查取證、聽證、裁決、通知等環節。在行政裁決的過程中,行政機關需要依據法律規定進行,確保公正、公平、合法。如果行政機關的裁決結果被認為違反了法律、法規和規章等規定,公民和法人可以進行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等法律程序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法律保障為公民和法人能夠在行政裁決中得到公正、合法的裁決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