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需要給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在企業破產倒閉后,該公司員工的社保可按照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繳納。靈活就業繳費按規定應由本人選擇提出申請,或由破產清算組在破產清算終結時通過職代會同意,方可整體按靈活就業繳費。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及時繳費,跨年度欠費不允許補繳。另外,企業破產后,不能及時就業,又沒有申請自謀職業的,如符合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條件,則可以依法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129、工傷索賠技巧和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每個地區標準不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是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供養親屬撫恤金以職工本人工資為標準計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以職工本人工資為標準計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生活護理費以統籌地區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標準計算。住院伙食補助費計算標準為30-50元每天。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實行社會保險的企業破產后各種社會保險統籌費用應繳納至何時的批復》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欠繳的社會保險統籌費用應當繳納至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產之日。而具體的費用,應該依照《破產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從該企業的破產財產中優先獲得清償,同時包括用人單位因為勞動合同終止而應該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
單位破產倒閉后,該公司員工的社保可按照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繳納。
企業破產后,企業員工應該何去何從,能夠獲得什么權益?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項的規定,用人單位依法宣布破產的,應當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其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但是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而且本法所指工資標準為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最后,即使企業破產,也應當支付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等。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的計算】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企業破產應對其職工進行妥善安置(職工按實際工齡一年領取一個月補償金);該職工做為失業人員由勞動保障機構發放失業金(最長領取24個月),領取失業金期間可享受免交養老保險金,往后的養老保險金由個人自行繳納,到達退休年齡辦理退休,由社會養老保險機構發放退休金(養老金)。
根據《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 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后,依照下列順序清償:(一)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擴展資料
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已辦理退休手續;
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并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
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過渡期內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如今,中國的企業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職工55歲;從事生產和工勤輔助工作的女職工50歲,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女年滿55周歲;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A+B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對于未繼續繳費或者延長繳費后累計繳費年限仍不足15年的人員,可以申請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對于不愿意延長繳費至滿15年,也不愿意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可以申請將其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養老保險
公司在倒閉清算前需要到當地社保局按規定辦理停繳手續,在職員工的社保處于停繳狀態,才可以日后辦理轉移。
如果企業在倒閉前沒有辦理停繳手續,那么這種情況就比較棘手,那就處于欠繳狀態,需要由單位名義辦理補繳,才能辦理再轉出或接著繳納。
遇到這種情況,只能走當地社保局的特殊處理流程,辦理轉移手續。
國家政策,從2010年1月1日開始,養老保險不允許退保,只能轉移關系。所有手續需要45個工作日就可以完成。
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所有人員,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可在跨省就業時隨同轉移;在轉移個人賬戶儲存額的同時,還轉移部分單位繳費的12%,其金額是單位交納金額的60%。
擴展資料: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后,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職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養老金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于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準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準遠遠高于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由于養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兩者之間待遇差異較大,且這種差異已引起群眾的不滿,要求縮小差距、統一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養老金
一、企業破產很正常,但應對其職工進行妥善安置(職工按實際工齡一年領取一個月補償金);該職工做為失業人員由勞動保障機構發放失業金(最長領取24個月),領取失業金期間可享受免交養老保險金,往后的養老保險金由個人自行繳納,到達退休年齡辦理退休,由社會養老保險機構發放退休金(養老金)。
二、根據《企業破產法》第49條規定,企業破產,破產財產優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解除勞動合同時支付給職工經濟補償金。職工未及時重新就業的在一定期限領取失業保險金。個人無法繼續繳納社保費應可停保。如果重新就業了,當然就由新單位繼續繳納。
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有關規定,從2016 年5月1日起,將階段性降低養老保險。
參考資料:養老保險百度百科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員工交納:養老、工傷、生育、失業、醫療五種保險,這五種是強制性交的。
如果公司不交保險的話,相關部門會對你公司進行處罰,并且影響到公司的一些年審。如果公司不給你們交保險,你們可以到勞動仲裁機構進行仲裁,仲裁是免費的。
企業破產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經營管理不善,當負債達到或超過所占有的全部資產,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不抵債的企業行為。
擴展資料:
為規范企業破產程序,公平清理債權債務,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于2006年8月2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破產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