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關于鑒定的規(guī)定有哪些
在刑事訴訟中,鑒定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鑒定工作的啟動權通常歸屬于偵查、檢察或審判機關;
其次,鑒定機構及鑒定人員需具備相應的法定資質(zhì),且其所出具的鑒定意見應遵循法定格式與程序;
再次,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對鑒定結果持有異議,可依法申請補充鑒定或重新鑒定;
最后,法庭應對鑒定意見進行全面審查,包括鑒定過程、方法以及依據(jù)等,以確保其作為定案依據(jù)的可靠性。
只有經(jīng)核實無誤的鑒定意見,方能成為定罪量刑的依據(jù)。
總的來說,刑事訴訟中的鑒定規(guī)定旨在確保鑒定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準確性,從而維護司法公正并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刑事案件司法鑒定程序規(guī)定
刑事案件司法鑒定程序規(guī)定如下:
1、首先需要當事人委托相關的司法鑒定機構;
2、等司法機構受理此案以后,會進行四次左右的有關鑒定;
3、鑒定確認以后,司法機構就會向相關部門遞交司法鑒定文書;
4、拿著鑒定文書出庭。
司法鑒定程序的范圍如下:
1、基本的鑒定時間范圍,應當在與委托人簽訂協(xié)議書之日起三十個工作日內(nèi)完成委托事項的鑒定。但是,在實際的鑒定實踐中,往往比這個規(guī)定的時間要長,有的到四十五天,或者兩個月。因此,以鑒定會完成后,實際通知的時間為準;
2、延長鑒定的時間范圍,如果委托鑒定的內(nèi)容,涉及復雜、疑難、特殊的技術問題或者檢驗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的,經(jīng)鑒定機構負責人批準,完成鑒定的時間可以延長,延長時間一般不得超過三十個工作日。也就是說兩個月應當是延長過的鑒定期限了。如果鑒定機構還要把時間后拖的,如果沒有其他特殊情況,應當屬于超時鑒定的違規(guī)行為。患者及其家屬應當積極督促鑒定機構出具鑒定結論;
3、個人自己約定的時間范圍,如果司法鑒定機構與委托人,對完成鑒定的時間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的時間,出具鑒定報告;
4、特殊情況的鑒定時間范圍,在鑒定過程中補充或者重新提取鑒定材料所需的時間,是不計入到鑒定時限的。如果是由于當事人的原因沒有按時、充分的提供鑒定材料的,造成鑒定時間的延誤的,應當由延誤的一方承擔法律責任。
綜上所述,對于刑事案件司法鑒定的結果,可以成為有效的法律證據(jù)的,因此也是很重要的。刑事訴訟在偵查初期的鑒定一般由偵查機關直接指派或聘請鑒定機構或鑒定人進行鑒定。在偵查后期及訴訟中的鑒定則必須考慮申請方的意見。民事訴訟中進行鑒定委托要由人民法院與雙方當事人共同決定。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七條
鑒定人進行鑒定后,應當寫出鑒定意見,并且簽名。
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刑事司法鑒定由個人去嗎
刑事司法鑒定并非個人所能進行,而是由特定機關負責。啟動鑒定程序的權力集中在偵查機關、檢察機關以及法院手中。當事人雖有權申請補充鑒定或重新鑒定,但是否得以實現(xiàn)則需經(jīng)過有權機關的審批。
根據(jù)《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11條的規(guī)定,司法鑒定機構需統(tǒng)一接受辦案機關的鑒定委托。這表明,刑事司法鑒定的實施由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機構執(zhí)行,而非個人。
在實際操作中,當案件進入司法程序時,相關的司法鑒定工作由專業(yè)鑒定機構承擔。在這些機構中,從事鑒定工作的人員均需具備相應的專業(yè)資格和能力。他們通過科學的方法和嚴謹?shù)某绦颍瑢Π讣行枰b定的事項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
當事人在案件過程中,確實有權提出補充鑒定或重新鑒定的申請。但這并不意味著個人可以直接發(fā)起鑒定程序。申請是否被批準,關鍵在于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和證據(jù)支持。有權機關會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和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審查,最終決定是否給予批準。
因此,刑事司法鑒定并非個人所能獨立進行,而是由特定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執(zhí)行。當事人在案件中可以行使一定的權利,但這些權利的行使還需符合法律規(guī)定和程序要求。通過法律規(guī)定的機構和程序,確保鑒定工作的專業(yè)性和公正性,為案件的公正審理提供有力支持。
刑事案件輕傷鑒定標準
刑事案件輕傷鑒定標準如下:
1、使人肢體或者容貌損害;
2、物理、化學及生物等各種外界因素作用于人體,造成組織、器官結構的一定程度的損害;
3、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礙;
4、其他對于人身健康有中度傷害的損傷。
個人傷殘鑒定的流程如下:
1、被鑒定人應攜帶加蓋辦案單位公章和辦案人簽字的傷殘鑒定申請書;
2、攜帶縣級以上醫(yī)院的診斷證明,檢查結果以及損傷初期和治療終結后的CT、X片及診斷報告;
3、從治療醫(yī)院借閱有關手術病歷和檢查記錄;
4、對被撫養(yǎng)人的勞動能力進行鑒定時,還應攜帶鑒定人的身份證及戶籍證明和有關政府部門的說明;
5、鑒定時應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損傷或確定的并發(fā)癥治療終結為準,對治療尚未終結,因調(diào)解需要提供賠償依據(jù)的,在申請書中說明;
6、鑒定者需要親自接受檢查并繳納規(guī)定的鑒定費用。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相關推薦:
偷十塊錢怎么賠償(被偷十塊錢報警能立案嗎)
房屋等他項權證是什么(房屋他項權證是什么意思)
被辱罵可以賠償嗎(被辱罵可以要求經(jīng)濟賠償嗎)
孕婦離職最低賠償(孕婦離職賠償標準)
打架斗毆賠償訴狀(起訴打架賠償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