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賠償是打款給誰
一、民事訴訟賠償是打款給誰
1、民事訴訟賠償打款可以是當事人的,可以是律師的,可以是當事人提供的其他人的賬號。義務人所作出的民事賠償應當賠給因一方當事人違約而受到損害的人;因一方侵害其人身權益或財產權益而受到損害的人;以及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并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人。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執行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或者生產經營的;
(二)被申請人有履行能力。
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申請人敗訴的,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先予執行遭受的財產損失。
第一百一十一條
當事人對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二、民事訴訟程序包括哪些
1、一審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
2、第二審程序是由民事訴訟當事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尚未生效的第一審判決或裁定,在法定上訴期間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而引起的訴訟程序;
3、審判監督程序即再審程序。
民事賠償會連累家人嗎
1. 民事賠償責任由當事人個人財產承擔,不會波及家人。
2. 如果當事人無法一次性賠償,可以與債權人協商分期償還。
3. 根據法律規定,債務人應當清償債務。若暫時無力償還,可經債權人同意或法院裁決分期償還。
4. 若有能力償還而拒不償還,法院可判決強制償還。
肇事者坐牢了民事賠償怎么辦
肇事者坐牢了民事賠償怎么辦
如果肇事者被判刑,其民事賠償責任可能由肇事者本人承擔,也可能由其親屬或財產繼承人承擔。具體來說,如果肇事者在實施侵權行為時處于清醒、理智的狀態,并且能夠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那么肇事者應該承擔全部的民事賠償責任。但如果肇事者處于精神錯亂、意識不清醒等狀態,或者無法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那么肇事者可能不承擔或只承擔部分民事賠償責任。
在處理此類案件時,需要根據具體案情和法律規定進行綜合分析。一般來說,如果肇事者被判刑并處以罰金等刑罰,其財產會被用來支付罰金或者賠償給受害人。如果肇事者沒有財產或者財產不足以支付罰金或賠償金,則受害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程序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要求肇事者或其親屬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對于肇事者坐牢后的民事賠償問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和法律規定進行處理。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并申請強制執行,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民事賠償是必須賠償嗎
民事賠償是必須賠償。
民事賠償責任是行為人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所應承擔的法律后果。這種法律后果是由國家法律規定并以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規定民事責任的目的,就是對已經造成的權利損害和財產損失給予恢復和補救。民事賠償責任是因為違反民事義務而產生的。民事賠償賠不賠的,可以申請強制執行處理,也可以協商要求賠償,如果無法協商達成一致意見的,受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法院可以根據實際來要求強制執行處理,民事賠償是由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侵權引起的民事責任。
民事賠償的范圍如下:
1、人身損害賠償:
(1)醫療費:按實際產生的費用,以從醫學角度治療身體損害必要為限,不包括因整形、康復治療而產生的費用;
(2)誤工費:以被害人工作單位實際扣發為限,且不高于當地平均生活水平的三倍;
(3)護理費:指根據醫治需要而實際支出的護理人員費用。以不高于醫院護理人員的實際收入為限;
(4)交通費:以必要和實際開支為限;
(5)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計算;
(6)被撫養人生活費:依照被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以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標準計算;
(7)喪葬費: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2、財產損害賠償:
(1)因犯罪行為而遭受損壞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財物損失;
(2)犯罪行為損壞的財物所必然產生的經濟損失,如修理費等。
民事連帶責任賠償情況如下:
1、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2、連帶責任人的責任份額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
3、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
4、實際承擔責任超過自己責任份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綜上所述,民事賠償責任可產生于合同、侵權等領域。民事賠償秉承的原則是“有多少損害,賠償多少”,既要讓受害人填平損失,又不能讓受害人由此獲利。民事賠償區別于補償,后者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對受害人的損失進行一定程度的彌補,不遵循完全賠償原則。在法治社會,當我們侵犯了他人的權利時一般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那最常見責任形式之一就是賠償損失,如侵犯他人人身權的要賠償醫療費等,侵犯他人物權的就賠償其財產的損失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相關推薦:
民事賠償由誰決定(民事賠償什么意思)
法院執行費怎么收(法院執行費收取標準)
無責任賠償誤工費(車險對方無責任險賠付對方誤工費)
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故意傷害致人重傷之刑罰)
民事延遲賠償標準(民事賠償有期限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