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定期存款為什么變成了保險
洛陽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表示,要謹慎分辨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與保險理財產品,防止銷售人員“偷梁換柱”。消費者若遇到此種情況,可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或向工商、行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訴,進行維權。
針對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長期駐守在銀行。部分工作人員特別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和老年人儲戶,推銷所謂的新型存款方式。2009年初,中國銀監會辦公廳就此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管理的通知》。
通知中要求,銀行的保險銷售人員應持證上崗,且應與普通儲蓄柜臺人員嚴格分離,只負責保險銷售業務以免誤導儲戶。銷售人員應告知儲戶購買保險所面臨的風險,避免使用帶有誤導性和承諾性的稱謂。
此外,不得套用本金存入利息等概念,不得片面地將保險產品的收益與銀行存款利息、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基金收益等進行類比。盡管銀監會有明文規定,但一些銀行執行得并不到位。消費者一旦簽下合同,事后想要維權就很困難了。而想證明業務員推銷時存在明顯的誤導,往往難以舉證。
擴展資料:
2014年3月,安徽省利辛縣市管局12315中心接到消費者李某電話投訴,稱其在縣建設銀行辦理存款業務時,由于銀行工作人員的誤導,將準備存入銀行的17.1萬元買成“華夏一號兩全保險”,導致存款變成保險,請求維權。
接訴后,該縣市管局12315中心工作人員立即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了調解。經過耐心細致的溝通,建設銀行同意退回李某的存款,并補償其一年的定期存款利息。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工行3年存款"變"太平人壽保險 市民委屈被忽悠
參考資料來源:太平洋保險-辦定期存款為什么會變成了買保險呢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銀行存款莫名“變”保險 維權后連本帶息收回存款
銀行定期存款變成了保險怎么辦?
銀行定期存款變成了保險,可以要求銀行協調保險公司處理,也可以向銀行的主管部分投訴或者保留相關證據,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
投資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錯誤地將存款變成了保險,投資者的客觀投資需求是相對較低的風險承受能力,所需的金融產品是存款。銀行被懷疑誘使公眾注意。此外,考慮到投資者的實際需要,可以要求銀行與保險公司協調退保。許多銀行要么有自己的保險公司,要么與其他保險公司有合作關系。許多柜臺人員會在儲戶存款時向當事人推薦這些保險公司的產品,以賺取一定的百分比,稱之為高收益長期存款。對于那些只想存錢的人來說,將遭受巨大的損失。
如果當事人提前取款,不僅會失去利息,還會失去本金。因此,如果沒有保險需求,存款銀行推薦的保險產品肯定是有風險的。如果存款肯定是安全的,但如果被騙去買保險,那就不安全了。存款是銀行業的主要業務,是將資金交給銀行、銀行提供安全保障并給予一定的利息的行為。
保險屬于保險公司的產品,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通過支付一定的保險費,保險公司根據合同的約定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中國保監會、中國銀監會多次發文規范銀行代理保險銷售行為,如規定銷售人員應當將保險責任、責任免除、退保費用、保單現金價值、繳費期限、猶豫期等重要事項明確告知客戶。
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提供證券、保險、銀行等金融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經營地址、聯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后服務、民事責任等信息。
相關推薦:
食品發霉怎樣賠償(食品發霉怎么賠償)
工賠償協議書(工傷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監理違約賠償標準(工程監理合同違約金比例是多少)
不續約可以賠償嗎(合同到期不續約公司要賠償嗎)
協議違約如何賠償(合同違約的最高賠償額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