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全委會上的發言材料
在市全委會上的發言材料 XX以來,崔家莊鄉黨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真貫徹落實市委四次黨代會和新農村建設動員大會精神,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圍繞“三個確保”即:確保全鄉社會穩定、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實現農民增收的發展思路,在努力維護全鄉社會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在工業上,全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加快全鄉工業化進程;在農業上,堅持加強基礎建設,壯大畜牧主業,優化種植結構。同時進一步加快了以文明生態村創建為主線的建設,使全鄉經濟和各項事業繼續保持了健康快速的發展勢頭。
截止XX底,全鄉生產總值完成萬元,同比增長%;地方固定資產投資完成萬元,同比增長.%;財政收入完成萬元,同比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元,完成計劃的%,同比增長%。
回顧一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狠抓重點項目建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今以來,鄉黨委政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緊緊圍繞“增、減、轉”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強化服務職能,加大協調配合力度,為客商提供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吸引更多的客商來鄉創辦各類經濟項目。一是積極協調解決企業建設中的征占地、電力架線等各種矛盾糾紛,確保投資者引得來、留得住。二是加大了全鄉的綜合治理力度,對無理取鬧擾亂生產秩序者堅決予以打擊,有效的保護了投資方的合法利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三是加強對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知識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規范礦山開采秩序。到目前,港陸公司熱軋薄板項目、老辛莊多孔磚廠、遵化市東郊汽車配件廠等個項目已完成投資萬元,其中凱旋加油站、惠通汽車配件廠、裕興軋輥有限公司、凱思特鑄件廠已相繼投產,預計可增加產值萬元,增加稅金萬元。全鄉初步形成了以“鐵礦采選、機械鑄造、建材生產、食品加工”為特色的工業發展構架,激活了鄉級工業,有力地促進了全鄉經濟的發展。
二是加強基礎,調整結構,確保農民持續增收。
一來,全鄉已投入資金多萬元,維修機井眼,新打機井眼,修繕灌渠延長米,地埋管線XX余米。出資萬元,扶持農戶發展貉子等特色養殖項目,已發展狐、貉養殖戶個,建成規模養殖小區個,存欄達到只,直接增加農民收入萬元。積極為農村種養大戶、私營業主提供項目、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的服務,引導其進一步做大做強,著力培養一批農民創業帶頭人和致富領路人,全鄉已建養殖小區個,有養殖大戶多個,全鄉出欄肥豬萬多頭。大力推廣優種良法。投資萬元,新嫁接優種板粟株,新栽植優種嫁接核桃余畝,余株。全鄉林果面積達多畝,大大促進了農民群眾增產增收。
三是以“文明生態村創建”和“生態富民工程”為載體,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以戶戶通為重點的道路硬化。投資萬元,完成小良屯、黃臺、三官廟、楊家莊等村街道硬化延長米,硬化面積多平方米。全鄉個行政村已有個村實現了戶戶通。以治理“五亂”為重點的農村凈化。在全鄉開展衛生大掃除活動,清理垃圾點余立方米,新建垃圾點個,另外,鄉里籌集.萬元成立了崔家莊鄉衛生隊,同時各村也都安排專人負責街道衛生,通過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生態村建設成果。以栽花種樹為重點的村莊綠化。累計投入資金 萬元,對下港、楊家莊、崔家莊、東二十、西雙城、河南等村的主要街道進行的綠化美化,栽植龍爪槐余株,花灌木平米。以美化環境為重點的街道亮化。投資多萬元,在三官廟、后店、東二十、老辛莊等村主街道兩側安裝路燈盞。截止目前,全鄉已完成文明生態精品村個。 ,
分戶申請范文
申 請 人:吉水縣八都鎮住歧村委會住歧自然村
法定代表人:陳志華 住歧自然村村長
被申請人:峽江縣福民鄉方家村委會張公石村小組
法定代表人:肖群根 張公石村組長
申請事項: 1、依法確認現爭議土地屬原吉安地區行署吉行發(20xx)50號《關于峽江縣張公石村與吉水縣住歧村爭執界牌嶺山林的裁決》劃分山林權屬范圍之外的非林地。
2、依法將現爭議土地確認為申請人所有。
事實和理由
由于國家重點工程峽江水利樞紐建設項目征占用土地,被申請人峽江縣福民鄉張公石村見利忘義,在峽江縣政府又一次非法操縱下,趁機挑起與申請人相鄰贛江塔下至滑泥坑土地爭議(本不存在糾紛)。
現爭議的土地位于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峽江縣福民鄉張公石村曾經爭議界牌嶺山場西側,毗鄰贛江,呈條帶狀。東以申請人住歧村走峽江路為界,南寶塔南側原爭議山林裁決界下的土地為界,西以河為界,北界牌嶺涼亭西面河邊土地至滑泥坑東、北(涼亭右邊)面兩坑坑心底田為界 (具體見附圖) 。爭議的土地應屬非林地,并為申請人所有,其事實與理由如下:
一、由于原行署吉行發(20xx)50號文件錯誤裁決,使原本屬于申請人所有的界牌嶺山林與現爭議的土地割裂
20xx年,申請人與被申請人曾發生界牌嶺山林權屬糾紛,原吉安地區行署吉行發(20xx)50號《裁決》錯誤劃歸被申請人所有的界牌嶺山林,自清朝以來至20xx年行署裁決前,一直為申請人所有和經營管理,申請人族譜《雙亭記》有解放前申請人與峽江山地權屬分界地的詳細記載,其分界就是山林爭議時被峽江搗毀的涼亭界碑山場。解放后土地改革,現爭議的土地與錯誤裁決給被申請人的界牌嶺山林,除部分旱地申請人登載了土地證外,其權屬歸一整體登載在申請人持有的0225號土地證后背山, 后背山四址業已將現爭議土地旱地包含在內。由于峽江縣政府幕后非法操縱其鳳凰山林場、原福民鄉方家大隊盆形得村,以林場為經濟后盾,以盆形得村移花接木所謂證據,挑起被申請人出面爭執權屬原本屬于申請人所有的界牌嶺山林。原地區山糾調處工作組以不當認定的事實理由,對被申請人所持證據全部采信(且包括盆形得村的所謂海螺形土地證,其真偽暫不論),而對申請人提供的證據全盤否定,尤其是對申請人提供的最有力證據第0225號土地證未予采信,對該證所登載的四址范圍作出了自相矛盾的錯誤認定,單方采信了被申請人與盆形得村證據(原裁決只列了被申請人張公石,而未將第三人盆形得村列入),錯將界牌嶺山林權屬全部劃為被申請人所有(申請人將保留再次向省、市兩級政府申訴糾錯權利),以致將本為一個整體界牌嶺山林與現爭議土地割裂,所幸原辦案人員還存一些良知,未敢將申請人立業以來一直經管的現爭議土地當作林地劃給被申請人。
二、現爭議土地屬不在吉行發(20xx)50號裁決山林權屬范圍的非林地
??現爭議土地不在(20xx)50號《裁決》山林權屬范圍
20xx年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發生界牌嶺山林權屬糾紛,經原吉安地區行政公署組織山糾調處工作組調查協商,雙方未能就調解解決界牌嶺山林權屬達成一致。20xx年3月25日原吉安地區行政公署根據該工作組提交的《關于峽江縣張公石村與吉水縣住歧村爭執界牌嶺山林的調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作出了《關于峽江縣張公石村與吉水縣住歧村爭執界牌嶺山林的裁決》(吉行發(20xx)50號,以下簡稱《裁決》),該裁決書內容只涉及到爭議的界牌嶺林地,并未涉及界牌嶺山腳西側的水田、旱地、果園權屬,因此,現爭議土地不在該《裁決》劃定山林權屬范圍。該事實有三點理由支持,第一、該《裁決》權屬劃分文字表述未涉及水田、旱地、果園等土地權屬劃分;第二、該《裁決》沒有附權屬劃分地形圖或示意圖作相關附(佐)證;第三、原吉安地區行署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20xx年6月14日印發《關于峽江縣張公石村與吉水縣住歧村爭執界牌嶺山林裁決后的補充通知》(吉地山糾辦[20xx]12號)第4點界牌嶺塔下和滑泥坑以及涼亭右邊的水田和旱土,登了土地證的,誰登歸誰有,現在誰耕種,應歸誰管理,不得爭議,從其內容所載地物標下的土地清楚表明,吉行發(20xx)50號《裁決》未涉及現爭議土地的權屬劃分,相反,該《補充通知》第4點表述,強力佐證了現爭議土地性質為水田和旱土。
??現爭議土地為非林地
1、經查驗市山調辦歸檔保存的《裁決》案宗,所依據的被申請人峽江縣張公石村土地證字第403號、盆形得村第404號兩份土地證抄件(其真偽及當時裁決時對該兩份證的采信與認定是否正確暫不論),其中第403號土地證山名為界牌嶺,其所載西向界址靠荒田,第404號土地證山名為海螺形,其所載西向界址也是靠荒田,根據對裁決爭議山場的勘界,其西址靠向的荒田正是現爭議的土地,有力地證實了被申請人峽江張公石、盆形得村土地證載西界靠荒田而非靠河,這更清楚表明現爭議地為非林地無疑。如果現爭議的土地屬于林地,那么吉行發(20xx)50號《裁決》更是錯誤裁決,如果是錯誤裁決,依照現行法律法規,應當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通過法律程序重新糾正錯誤。
2、查核江西省_20xx年4月調繪的比例尺為1:1萬(注意:是測修在前、調繪制圖在后),圖幅號蔣沙g-50-15-(27)地形圖,現爭議的土地在該地形圖上準確無誤地標明了地物標為申請人住歧果園,其標注的地物標既有果園房屋,還標注有梨、磚(窯)字樣,地類界也非常明顯。此圖所示可以佐證申請人住歧村經營果園(旱地)和建有房屋之事實。
三、現爭議的土地應為申請人所有
??申請人所持土地權屬依據
1、原《裁決》歸檔的申請人第0225號土地證四址范圍將塔下至滑泥坑贛江邊旱地包含,由于原《裁決》未予認定該證據,使該權屬證現處尷尬境地,不能保護申請人對現爭議土地合法權益,敬請明察,僅限本案的土地爭議而不涉原山林爭議采信該證。
2、申請人塔下旱地擁有《江西省吉水縣土地房產所有證》(字第0126、0216號),證實爭議地的權屬為申請人所有。
3、原吉安地區山糾辦《關于峽江縣張公石村與吉水縣住歧村爭執界牌嶺山林裁決后的補充通知》(吉地山糾辦(20xx)12號)文件第4點規定:界牌嶺下和滑泥坑以及涼亭右邊的水田和旱地,登了土地證的,誰登歸誰所有,現在誰耕種,應歸誰管理,不得爭議。該條充分說明爭議地的地類為水田和旱地,并且當時未就爭議地進行調處,而爭議地申請人已頒了土地證又進行了長期經營管理,也就是說,當時《裁決》未將水田、旱地當作山林裁決,因而認定了現爭議地權屬歸申請人所有。
4、20xx年《吉水縣人民政府和峽江縣人民政府聯合勘定的行政區域界線》地形圖[圖幅號:蔣沙g-50-15-(27)]地物標顯示該爭議地屬種有果樹旱土,并且在爭議地房屋(住歧村上世紀70年代建)地物標處注明住岐果園四字,說明省_測繪人員在20xx年之前就已實地勘察了解到該塊旱地栽有果樹,且果樹為申請人栽種經營,可書證圖紙充分佐證了爭議土地為申請人住歧村所有。
??申請人對爭議土地經營管理的事實依據
土地改革時期,該土地以旱土荒田為主,由申請人所有管業,涼亭的東面滑(挖)泥坑、及北面(涼亭右邊)水田,也一直由申請人耕種管業。20xx年建集體林場,在現爭議的土地大部分旱地栽種了柑橘和梨樹,并建有林場管護房屋。農業生產責任制后,申請人先后將滑(挖)泥坑范圍的水田、塔下至涼亭的旱地、果園承包給本村人和外地人經營管理,承包人還在滑泥坑先后搭有兩處茅棚(地形圖標有此地物標),其中還發生承包人(為劉江保)在茅棚死亡事實存在。20xx年由于果園經營管理不善以致果樹衰敗,申請人將爭議的土地承包給本村陳樹華退耕造濕地松至今(但滑泥坑口所栽樹苗還遭被申請人拔除過),現所造濕地松林長勢良好。主要經管事實有:
1、20xx年申請人村民曹漢斌在滑泥坑開墾耕作。
2、20xx年水田鄉沙上村村民郭菊芳在塔下、界牌嶺耕作水旱地,并建有茅棚在界牌嶺滑泥坑。
3、20xx年至20xx年我縣農民劉江保、劉毛女父女來塔下、界牌嶺滑泥坑耕作,還建了茅棚。耕作地點為現被申請人張公石村制造種晚稻假象處,之后申請人村民陳江仔耕作至20xx年才荒蕪。
4、20xx年申請人住歧村五小組在界牌嶺涼亭山腳下靠江邊建有磚廠(收款存根可證實該事實,且原地區山糾辦《補充通知》第5點已明確)。
5、20xx年申請人住歧村四小組在塔下建有磚窯,由浙江人屠新生承包燒窯(收款憑單和收款存根可證實該事實)。
6、20xx年住歧村委會把塔下旱地收歸集體栽果樹,磚窯租金也收歸村委會收取(收款憑單和收款存根可證實該事實)。
7、20xx年至20xx年申請人村民陳忠元、陳丁根、陳吝老、陳秋仔承包果樹園。
8、20xx年我縣八都村民黃九仔耕作水田,每年交租谷300斤。
9、20xx年至20xx年浙江屠新生、元茂虎承包果樹園旱地(收款存根可證實該事實)。
10、20xx年至20xx年申請人村民陳將仔、陳真根承包滑泥坑水田(合同可證實該事實)。
11、20xx年至20xx年我縣水田鄉西流村村名黃火根承包塔下水旱地及果樹。
12、20xx年至20xx年住歧村村委會派村民陳青根到塔下房子居住,管理并承包塔下、界牌嶺、滑泥坑水田、旱地。承包期間,陳青根在房子西邊開挖了魚塘,并在魚塘養魚、養鴨。
13、20xx年住歧村委會把塔下、界牌嶺、滑泥坑承包給陳樹華造林(合同可證實該事實)。
綜上所述,根據原吉安行署吉行發(20xx)50號《裁決》及所附根據和吉地山糾辦[20xx]12號《補充通知》的內容表述,結合申請人權屬證據及經營事實依據,依照國土部《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20xx]國土[籍]字第26號)第十九條土地改革時分給農民并頒發了土地所有證的土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以及第二十條第一款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按目前該村農民集體實際使用的本集體土地所有權界線確定所有權之規定,被申請人峽江縣福民鄉張公石村無端挑起的土地爭議是既無道理又無法律依據的,敬請吉安市人民政府依法將現爭議土地裁決為申請人所有。
吉安市人民政府
簽名:
日期:年 月 日
相關推薦:
房產欺詐如何賠償(房地產欺詐銷售應該如何處理)
商鋪裝修賠償(租的商鋪合同到期裝修怎么算)
家裝合同欺詐賠償(裝修公司用假貨該如何賠償)
廠房土地賠償(拆遷廠房國有土地使用年限怎么賠償)
店鋪拆遷賠償問題(店鋪租賃合同到期拆遷的賠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