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拘留會下留案底嗎
1、行政拘留是不會留案底,凡是公安機關經手的案件,被證實有罪或違法的行為,都會記錄在案,政拘留案底在公安機關長期保存。行政拘留會留下違法記錄,但不是犯罪記錄。而行政拘留是針對一般違法行為的,期限在十五天以下,被行政拘留后會留下違法記錄,這個不同于案底。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第二十八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當事人有違法所得,除依法應當退賠的外,應當予以沒收。違法所得是指實施違法行為所取得的款項。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對違法所得的計算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行政拘留一般多少天
行政拘留裁決權屬于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期限一般為10日以內,較重的不超過15日;行政拘留決定宣告后,在申請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被處罰的人及其親屬找到保證人或者按規定交納保證金的,可申請行政主體暫緩執行行政拘留。行政拘留不同于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
行政拘留不會留下案底。具體情況如下:
1、行政拘留與案底的區別
案底通常指的是犯罪記錄,即某人過去犯罪被刑事處罰的記錄。行政拘留不屬于刑事處罰,因此不會形成刑事案底。
2、記錄保存
盡管行政拘留不會留下案底,但相關記錄會保存在公安機關的系統內。這些記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查詢到,在政審或特殊崗位的招聘過程中有一定影響。
3、對后代的影響
行政拘留的記錄一般不會對后代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涉及政審或特殊崗位的報考,行政拘留記錄可能會成為限制因素。
行政拘留的拘留條標準如下:
1、適用對象
行政拘留適用于違反治安管理但不構成犯罪的行為人,且警告、罰款等較輕的處罰不足以懲戒的情況。
2、期限
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為1日以上15日以下,對于兩種以上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合并執行的,最長不超過20日。
3、決定機關
行政拘留的裁決權屬于縣級以上公安機關。
4、執行程序
公安機關在做出行政拘留決定前,必須經過調查、決定和執行三個階段。在執行階段,處罰前已經采取強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應當折抵行政拘留時間,限制人身自由一日折抵行政拘留一日。
5、不執行情形
對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七十周歲以上、懷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滿一周歲嬰兒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以及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違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以下這些情形可以行政拘留:
1、擾亂公共秩序的,如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正常工作秩序,或者在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上擾亂秩序。
2、妨礙公共安全的,如非法攔截或強行登上交通工具,干擾正常行駛。
3、侵犯人身權益或財產權的,如毆打他人、故意傷害、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等。
4、妨害社會管理的,如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
5、其他違反治安管理的,如賣淫、嫖娼、賭博、吸毒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法律分析:行政拘留20天不會留下案底。一般治安類的行政拘留不會有案底,但是有違法處理記錄。但如果是刑事拘留并犯罪嫌疑人事后被判處刑罰的,一般是會留下案底的。案底是專門用來記錄當事人的犯罪記錄的。行政處罰是行政制裁的一種形式,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在作出了行政處罰之后,可以申請進行聽證,對于行政處罰程序,在相關法律中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包括了七種,有警告、罰款、責令停產停業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九條 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立案依據、實施程序和救濟渠道等信息應當公示。第四十二條 行政處罰應當由具有行政執法資格的執法人員實施。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執法人員應當文明執法,尊重和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