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同酬,是 勞動法規定 的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的若干規定。只要工作的崗位、職級、內容相同,應做到“同工同酬”——不僅工資待遇相同,社保、福利等也應一視同仁。
法律客觀: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將正式實施。新政最大的亮點,就是明確規定了“臨時工”享有與用工單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權利,并賦予人社部門依法開展經營勞務派遣業務行政許可的權利。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于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年齡、民族、區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一、同工同酬體現著兩個價值取向1、確保貫徹按勞分配這個大原則,即付出了同等的勞動應得到同等的勞動報酬。2、防止工資分配中的歧視行為,即要求在同一單位,對同樣勞動崗位、在同樣勞動條件下,不同性別、不同身份、不同戶籍或不同用工形式的勞動者之間,只要提供的勞動數量和勞動質量相同,就應給予同等的勞動報酬。二、同工同酬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相同。2、在相同的工作崗位上付出了與別人同樣的勞動工作量。3、同樣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業績。三、同工同酬的內容一般而言,同工同酬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男女同工同酬。在勞動報酬分配上的性別歧視由來已久,而且難以根除。2、不同種族、民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直至今天,某些國家和地區也還存在這種分配歧視。我國自解放以來,基本消除了這種歧視現象。3、地區、行業、部門間的同工同酬。由于各地的經濟水平與生活水平差異很大,各個行業、部門的特點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存在著地區、行業、部門間“同工不同酬”的現象。4、企業內部的同工同酬。這是同工同酬中最重要的內容,在同一企業中從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勞動且取得相同勞動業績的勞動者,有權利獲得同等的勞動報酬。
相關推薦:
員工突然離職造成損失,公司如何依法追償?(員工擅自離職怎么賠償公司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