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員工要求差額賠償怎么辦
對于工傷員工要求差額賠償的請求,如果符合法律規定,用人單位應該支付相關賠償金,比如傷殘津貼是按照員工本人工資的百分比支付的,如果傷殘津貼已經低于當地人民政府的最低工資標準,用人單位就需要補足差額,不合理的差額賠償請求,可以直接拒絕。
一、工傷員工要求差額賠償怎么辦?
若差額賠償請求不合理,可拒絕賠付,對于合理的差額賠償請求,必須支付,工傷賠償的法律依據是:
1、醫療費,按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支付。
2、伙食補助費,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3、康復治療費,須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治療,按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支付。
4、工傷醫療期工資,工資福利待遇不變
5、生活護理費,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準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按月支付。
6、輔助器具費,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7、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8、傷殘津貼,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補足差額。
五級、六級傷殘,保留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按月發給傷殘津貼。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補足差額。
9、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10、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二、工傷差額賠償爭議的造成申請書應載明哪些內容?
(一)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綜上所述,工傷事故中是否有差額賠償,得根據具體的情況分析,如果沒有造成殘疾,一般沒有差額賠償,因為各項賠償都是法律制度統一規定的,但具體也要根據工傷事故造成的損傷程度確定,工傷員工也不能和有關部門或者用人單位索要不合理的工傷賠償。
工傷賠償單位不補差額怎么辦
工傷賠償單位不補差額,按照程序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單位支付工傷賠償待遇。
工傷賠償、社保繳費金額和實際綜合工資之間存在差額,差額是由于用人單位未如實申報工傷保險的,由用人單位負責補足差額。
公司不按規定進行工傷賠償的維權方式如下:
1、申請工傷認定;
2、等工傷認定決定;
3、單位不承認工傷時,要是職工或者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否認是工傷的,用人單位需承擔舉證證明的責任。用人單位沒有有力證明的,應當承認工傷;
4、能協商就雙方協商,在確定屬于工傷后,單位和受害人或者受害人家屬能夠坐下來協商的,就雙方協商賠償數額和范圍。單位履行了賠償義務,受害人無須再經過其它程序;
5、協商不成申請仲裁,雙方協商不了的,勞動者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不再向法院起訴的裁決結果應當服從;
6、向法院進行起訴,受害人不服仲裁裁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申請勞動仲裁需要提供的證據和材料如下:
1、勞動爭議申請書;
2、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資料;
3、勞動者的身份證復印件;
4、證據資料,如勞動合同或協議、工資單、考勤記錄、同事的證人證言等。
綜上所述,職工在公司工作期間收到傷害,公司需對職工進行賠償,不得逃避。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一條
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 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償還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追償。
工傷公司不賠差額違法嗎
在工傷賠償案件中,若公司未足額支付差額部分,則涉嫌違法。賠償標準須依相關法律條款及傷殘評定結果而定。若員工所得賠償款超過公司應支付之數額,遭公司拒絕補足差額,此舉已觸犯《工傷保險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員工有權利用勞動仲裁或司法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切記保留重要證據,比如工傷認定決定書、傷殘評定報告、工資單據以及醫藥費憑證等,以便明確工傷實情與應獲賠償數額。總之,公司拒付工傷差額的行為絕非明智之舉,員工應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相關推薦:
拿到賠償后簽離職(先支付補償金還是先簽離職)
新勞動法員工賠償(2024年新勞動法賠償規定)
工傷賠償協議異議(工傷賠償私了協議不公證有效嗎)
辭職以后要辦理失業登記嗎(失業后最遲多久辦理失業登記)
個人單位工傷賠償(在私人老板打工受工傷怎么樣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