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可以申請檢察官回避嗎可以要求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缎淌略V訟法》第二十九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第三十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第一百九十條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辯護權利。
法律客觀:申請回避的法定理由回避制度是指審判人員具有法定情形,必須回避,不參與案件審理的制度。所謂法定情形,是指法律規定禁止審判人員參加對案件審理的情形?;乇苤贫仁潜WC案件獲得公正審理的制度。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8條、29條共規定了5種理由:1、本人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3、本人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5、本人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或者當事人委托的人的;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又規定了以下幾種:6、參加過本案偵查、起訴的偵查、檢察人員,如果調至人民法院工作,不得擔任本案的審判人員,該規定適用于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7、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合議庭組成人員,不得再參與本案其他程序的審判,該規定適用于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8、參加本案偵查的偵查人員,如果調至人民檢察院工作,不得擔任本案的檢察人員;該規定適用于人民檢察院書記員、司法警察和人民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翻譯人員和鑒定人;9、《刑事訴訟法》第228條和第245條。第228條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于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第245條規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由原審人民法院審理的,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如果原來是第一審案件,應當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抗訴;如果原來是第二審案件,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應當依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睂τ谏鲜?種理由,可以歸納如下:前4種為訴訟中競爭的一方當事人,不能當自己的法官(包括偵查、檢察人員);第5種是,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并且使另一方當事人少了一次說服裁決者的機會;第6.7.8.9種是參加本案前程序就不能參加本案后程序,簡稱“前程序使后程序回避?!?/p>
一、刑事訴訟書記員有誰決定回避?
刑事訴訟書記員的回避由法院院長決定,我國法律上明確規定了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的回避制度,對于符合回避條件的人員,是需要按照回避的相關規定來進行回避處理的,具體情況結合實際而定。
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書記員需要回避的應該由負責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的院長作出決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提出回避要求,被要求回避的人員同意回避的,由回避人所在機關另行指派他人參與本案的偵查、起訴和審判。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提出回避要求,被要求回避的人員不同意回避的,屬于回避爭議。
二、回避爭議的處理辦法
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提出回避要求的,被要求回避的檢察官、法官應當立即停止工作,等待領導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但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要求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回避的,由審判長宣布休庭,并被告法院院長,由法院院長決定是否回避。
法院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要求院長回避的,院長宣布休庭。由院長轉告副院長,副院長召集審判委員會表決,決定院長是否應當回避。院長不參加會議。
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要求公訴人回避的,審判長宣布休庭,有法院通知檢察院,由檢察長決定公訴人是否回避。
檢察長做公訴人,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要求檢察長回避的,審判長宣布休庭。有檢察院召開檢察委員會表決,決定檢察長是否回避。
在我國的刑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相關的當事人如與案件的涉案人員牽涉的。由相關法院審理院長對這類人員實施相應的回避原則。有利于我國的案件審理,保護我國相關辦案單位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相應的執行。
三、回避制度的適用人員有哪些?
(一)審判人員: 審判人員,包括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
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
(二)檢察人員:檢察人員,包括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
員會委員、檢察員和助理檢察員。
(三)偵查人員: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依據法律進行的專門調查工作和采取的有關強制措施,進行案件偵察的工作人員。
(四)相關人員:參加偵查、起訴、審判活動的記錄人、書記員、翻譯員、鑒定人、司法警察。
在我國的刑事案件的處理中,如果是在訴訟的程序中,遇到了需要回避的情況的時候,此時應當結合實際的案件事實來確定的,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是要及時的了解相關的刑事案件的處理程序的,以避免自己的訴訟權益被侵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