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多少天應該報批捕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來看,被依法刑事拘留之后批捕的時間要區分不同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批準逮捕的在十天以內;特殊情況下,十四天內批準逮捕;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最長可以到三十七天,其中七天是檢察院審查逮捕的期限。
一、刑事拘留多少天應該報批捕
1.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2.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3.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4.刑事拘留最長時間為37天。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一條 提請批捕和審查批捕的時限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二、被刑拘后怎么才能釋放
被刑事拘留后沒有被逮捕而釋放的,有以下幾種可能:
1.經調查沒有犯罪行為,予以釋放;
2.不應承擔刑事責任,予以釋放;
3.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辦理取保候審釋放;
4.符合逮捕條件,但有不適宜關押的法律情節的,辦理監視居住手續,予以釋放。
很多刑事案件的偵查過程中,公安機關都會依法對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雖然會限制嫌疑人一定的人身自由,不過在符合條件的時候,也還是允許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而隨著案件的深入調查,也有可能從刑拘轉外逮捕。在涉及到逮捕的時候,情況往往就比較嚴重了。
公安局刑事拘留的程序
公安局在執行拘留時,必須至少兩人在場。需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詳細說明案件情況及拘留理由,經相關部門領導審核批準后,縣級以上公安機關領導簽發《拘留證》,執行拘留任務。拘留時應向被拘留者出示并宣布拘留,被拘留人需在拘留證上簽字或蓋章按手印,若拒絕,記錄在案。拘留后應立即送至看守所羈押,不得超過24小時。24小時內審問,若發現拘留錯誤應立即釋放并發出釋放證明。異地拘留需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公安機關,配合完成。緊急情況下,檢察院有權先帶人至公安機關,隨后辦理拘留手續。《刑事訴訟法》規定,拘留時需出示拘留證,拘留后24小時內送看守所羈押,通知家屬。拘留由公安機關執行,其他部門需經檢察長決定并送達執行,特殊情況下檢察院可配合執行。
刑事拘留由誰批準
1、公安機關依法需要拘留 犯罪嫌疑人 的,由承辦單位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簽發《拘留證》,然后由提請批準拘留的單位負責執行。 2、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的案件,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決定拘留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拘留的決定書送交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負責執行。 3、《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二十一條拘留犯罪嫌疑人,應當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制作拘留證。執行拘留時,必須出示拘留證,并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名、捺指印,拒絕簽名、捺指印的,偵查人員應當注明。 緊急情況下,對于符合本規定第一百二十條所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將犯罪嫌疑人帶至公安機關后立即審查,辦理法律手續。 《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 》第一百三十條人民檢察院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犯罪嫌疑人,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
刑事拘留后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拘留手續后,會將案件提交檢察機關申請批準逮捕。如果被批準逮捕,案件將移送檢察機關進行審查起訴,最終由人民法院進行審判。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的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如果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向人民檢察院提交審查申請。在特殊情況下,這一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進一步延長至三十日。
這一規定確保了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逮捕和審查起訴工作,同時也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通過規定審查批準的時間限制,避免了不必要的拖延和濫用權力的情況,確保了刑事訴訟的公正性和效率。
總的來說,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必須嚴格遵守《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確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這不僅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也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權益。
相關推薦:
觸電身亡賠償多少(觸電身亡賠償多少錢)
取保候審翻供會拘留嗎(取保候審翻供會被關嗎)
賠償協議由誰簽訂(賠償協議書誰是甲乙方)
單獨提出民事賠償(刑事案件民事賠償可以單獨起訴嗎)
賠償請求人怎么做(賠償請求人可以怎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