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能力鑒定和工傷傷殘鑒定一樣嗎
法律主觀:
勞動能力和傷殘鑒定不一樣。勞動能力鑒定除對工傷進行鑒定外,還包括對因病或者非因公負傷導致的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的鑒定。傷殘等級鑒定是對工傷和患職業病職工永久喪失勞動能力的狀況進行鑒定。
法律客觀:
《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二條 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 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 生活自理障礙分為三個等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勞動能力鑒定標準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等部門制定。 《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 本標準根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的傷殘狀況,將受傷人員傷殘程度劃分為10級,從第1級(100%)到第X級(10%),每級相差10%。傷殘等級劃分依據見附錄A。
工傷鑒定和勞動能力鑒定是一回事嗎
工傷鑒定和勞動能力鑒定不是一回事。
工傷鑒定是在申請工傷鑒定的職工被認定為工傷的基礎上,在其醫療終結或醫療期滿之后,由設區的市以上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對其工傷有關事宜進行鑒定的行為。工傷鑒定的范圍包括,勞動能力鑒定,停工留薪期鑒定確認,護理等級鑒定,傷殘輔助器具配置鑒定等。
勞動能力鑒定也稱勞動鑒定,是指勞動者在生產工作中因種種原因造成勞動能力不同程度的損害,致使勞動者在部分、大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時,有關部門在醫學方面對其做出的鑒別和評定。通常情況下,勞動能力鑒定工作只負責因工傷或因病而導致的勞動能力鑒定問題。
工傷鑒定程序為:
1、工傷職工或者其用人單位應當及時提出勞動能力鑒定申請;
2、工傷職工傷情相關科別的專家組成專家組進行鑒定;
3、根據專家組的鑒定意見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
4、作出鑒定結論之日起20日內將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及時送達工傷職工及其用人單位,并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二十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工作人員與工傷認定申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相關推薦:
工傷賠償的權利人(工傷賠償金如何分配給家屬)
產假期解雇賠償金(產假期間解雇的經濟補償計算)
無故解聘有啥賠償(公司無緣無故開除員工怎么賠償)
勞動糾紛賠償條例(勞動仲裁賠償標準法律規定)
員工突然離職造成損失,公司如何依法追償?(員工擅自離職怎么賠償公司損失)